范庆锋
在发出“起来,为祖国捐建一艘航空母舰”,引起全国民众响应之前,曾经有过一个后来成为策划大师的叫刘万奎的,他搞过一个企业家捐建航空母舰的策划,但是没有什么反响。
刘万奎在2006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谈过他的策划的过程。
刘万奎先是搞过一个打假的策划,期间结识了山东的一个叫卢恩光的企业家。在一次饭局上,刘万奎发现当时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时候,所有的飞机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刚刚开始策划起步的刘万奎就跟卢恩光提议,如果他出1000万元捐建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能为增加国防实力做出贡献。
刘万奎和卢恩光草签了愿意出1000万元捐建航空母舰的协议,还专门找了专家,围绕航母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论证。那年春节前,刘万奎到北京找到了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接待部门说,你这个想法太幼稚。刘万奎又找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都没人接待他。
后来,刘万奎又找到几家中央级媒体,接待他的人都说刘万奎是疯子,没有政治素质。刘万奎说:“我就纳闷了,我拿的可是真钱过来的啊!真的就没人愿意收这笔钱吗?”
那时候,我们国家正在研制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刘万奎又去了总装备部,想把钱捐给他们研制飞船。后来他们又去了总政治部秘书处,一个少将接待他们,少将说,要过春节了,马上又是两会。你们先回去过节吧。军队不能接收你们个人行为的捐赠,必须从地方政府走。
这些情况,是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偶然从网络上看到的。
真不知道刘万奎之前还有这么多的曲折。
当《特周刊》策划“起来,为祖国捐建一艘航空母舰”时,我只知道,刘万奎之前曾经要求在我们的报纸上发表过一个《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致全国企业界的一封倡议信》,《倡议信》曾被很多媒体转载,还加了编者按,但始终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今天我来说这些,一是为了说明,我的“起来,为祖国捐建一艘航空母舰”的新闻策划借鉴了刘万奎的想法,二是想通过这个事件说明,任何策划,不管是新闻,还是企业策划案,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激发点,都不可能成功,更不可能引起社会大的反响。
捐建航空母舰把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从大家对北约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的一味谴责,引导到用实际行动强军强国的爱国行动上来。
如果这个倡议不引起全国媒体的响应,恐怕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作为媒体人,我深知舆论引导的作用,也深知舆论导向正确,就会让新闻激发出极大的新闻能量。
为了把活动推向全国,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响应,我们必须动员全国的媒体,把捐建航空母舰的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我找来了一个叫珂影的自由撰稿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要他写一篇关于捐建航空母舰的长篇报道,尽快在全国的媒体上刊发出来。
对于珂影,我是从他所写的报道知道他的。后来,因为他为我所在的媒体撰写过几篇稿件而熟识。
依据我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一篇关于我们倡议活动并付诸实施、以及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长篇报道,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此这般去做宣传,恐有失偏颇,且容易被人诟病。
于是,我想到了自由撰稿人。因为,自由撰稿人既不是我们内部工作人员,又不是同行,他们可以通过第三者的眼睛冷静地观察我们的活动,客观地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其所写的报道也更能从平民的视角看问题,更能接近客观、公正,更能被读者所接受。
珂影没有辜负我的信任,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道,并通过传真发到他所能发到的媒体。于是,“起来,为祖国捐建一艘航空母舰”的声音,迅速在中国大江南北生发开来,越叫越响。
据后来珂影给我提供的样报样刊,大致数了一下就达47家之多。
在任何一个新闻策划中,有全国性这么多的媒体参与,应该说是不多见的。
很快,捐建航空母舰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正如前所述,法新社、美联社等有影响的各大国际通讯社也加入到报道的行列。
事件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响,新华社、省军区等各方面的人员在那短短的几天时间内都找到我落实情况。其中神秘的样,容我留到下一章再说。
捐建航空母舰的报道席卷全国,一时间,据说一些国家还照会中国外交部,而我的同事们则什么都不知道,还沉浸在走上街头为祖国捐建航空母舰的高涨热情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总编辑又一句“你又惹大事了”的话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
“走吧,跟我到省委去。”总编辑又一次对我说。我也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只好默不作声地跟着总编辑来到了省委办公厅。
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了一间办公室,据说是保密室。里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看了一封标明“机密”的“中共中央第一秘书局致河南省委电”。只见里面写道:捐建航空母舰是一项很好的活动,但是,中央主要领导认为,不宜大搞。
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就是江泽民。
这里复述密电的内容,一是经过很多年,我已经没有办法将看到的每一字每一句复述出来,二是,出于保密需要,我也不能把密电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那封电报今天是否解密,尚不得而知。
当时的我一阵激动,心想这可是一个大新闻,我得把电报复印一下,回去好做传达。保密室的同志说,让你们进来看这个密电都是特例了,想复印根本不可能允许。
走出保密室,总编辑对我说,想办法让大家上街募捐的活动暂停吧。总编辑的指示我不能不听,但是,大家爱国的热情我不得不考虑,这个时候,所需要的是怎么引导他们按照中央主要领导的意思办,又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活动有什么变化。
苍天有眼。走出省委大院,天空飘起了细雨。回到报社所在的院里,《特周刊》的同事正在集结,准备去西郊等更远的地方募捐。我顺势对他们说,天下雨了,街头上不会有太多的人,加上大家累了几天,还是暂停一下,大家先回家休息吧。
听了我说的话,不少同志还在力争,但我仍然坚持要大家休息。大家看我非常坚决,也就服从了决定。
此后,此前,还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另作一个章节来说。因为,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不得不决定发电报给已经从河南调任广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让他出面干预。(选自作者《白纸黑字》一书第18章。作者为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