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柱
【摘 要】写作是做自己心灵最好的朋友,珍藏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忧伤;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维系朋友间的友情与关爱;写作是反思、归纳、总结、整理,写作是欣赏、原谅、关爱、鼓励,写作是分享、酝酿、升华。作文就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体,是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是提炼与传播的技能。
【关键词】作文;随笔;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诉之于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
一、为什么要作文
明白了“作文是什么”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作文”。首先,这种叙述语言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也是区分人同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其次,“我思故我在”,作文是确定自我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第三,写作是一种娱乐,古代那些文人墨客诗词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灯谜对联,难道不是很高雅的游戏吗?
再实际一点,作文也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如何的一个重要標志。谁都知道,在中高考命题中,作文分数占据“半壁江山”,谁敢小觑!再世俗一点,“文章千古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传。即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作文却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好的愉悦和享受,通过构建意境、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促人向善、催人奋进。有的文章通过描绘美丽大自然的风光,让人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最后再从谋生的角度谈谈人们“为什么要作文”。古代科举制度,往往就是凭借一篇文章金榜题名。现代某些特约作家往《知音》《家庭》等杂志投稿,稿费标准就是每字一元还能评奖。三年前,一位叫王恒绩的编辑写了篇《疯娘》,不足一万字,但给他带来了近百万的收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难道不就是写出来的吗?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能说的前提不是会写吗?毛泽东写的一篇《论持久战》鼓舞了多少人的志气?马丁·路德·金写的《我有一个梦想》,简直就是改造了整个世界啊!作文的意义还要多谈吗?
二、怎样用随笔训练作文
随笔,顾名思义,随便写,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随时、随地、随意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文体方面不受限制,可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受限制,有话就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随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而死板的作文教学喜欢抱着政治的大腿套解那种所谓向上的“生活”,也就是说把“生活”集体化、概念化、脸谱化,甚至时代化,可是唯独看不到个性化,真情化,揭露化,批判化。可以歌功颂德,可以陈词滥调,可以套什么模式按照什么法则,就是不允许日记式的随感,就是不提倡“我手写我心”,就是不强调人的本能天性。个人的真实生活,表达的本能欲望,就这样非常诡秘地成了作文教学的“不可承受之轻”。随笔化作文则解放了学生,让学生感到作文不再是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用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写”变成“为自己写”。写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单纯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为了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枯燥的写作课返朴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学生实际上是喜欢写随笔的,他们不喜欢的是假话连篇的空洞作文。怎样利用学生喜欢的随笔来完成考场作文,或者说怎样用随笔来训练作文,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过,提到“训练”这个词汇——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认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也不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最终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感受的问题、体验的问题。
用随笔训练学生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利用随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博客更好),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以我笔写我语,用我语抒我情。既积累了素材,又锻炼了文笔。其次,“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深刻体验人生百味。第三,读写结合,学会两条腿走路。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情感,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作文指导的核心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想写、会写、写得好,而在于去唤醒学生的个人记忆、激活学生的个人经验、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等。为此老师可以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设计活动、观察现场——切记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学生会不会写作文绝对和你那十分钟二十分钟半节课乃至一节课的“指导”无关。“相对于措辞、表述,文章的内容更显‘水平,学生要提高的不是写作基本功,而是写作时‘要表达什么。”这是一位高考语文评卷作文组负责人的话,“不要把高考作文想得太复杂!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这三个基本的原则,高分不难!”由此看来,“质”比“术”更重要,很多时候,就是“无招胜有招”。
著名的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文的体会时说,写文章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鲁迅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个本子,无论走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矛盾则强调:写完了,狠心地修改,不厌烦地修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不留情面,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我认为,这三位大家的话已经完全阐释了作文的真经。
三、随笔化作文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写随笔化作文,并不意味从此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学生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随笔化作文的过程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大多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让学生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大胆构思,不怕“胡说”就怕“没说”。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还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化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再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就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作文。
随笔化作文更需要创新。那些立意相似、表达形式雷同、构思大同小异的作文之所以会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整齐划一”,而不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下所谓“范文”或“标准答案”所致。随笔化不是随便写,随笔更不能胡编乱造,那样会束缚真正的作文创作,遏制学生真性情的表达,将学生引领至不能创新以及不会创新的边缘。
随笔化作文不是没有讲究。它篇幅虽然短小,但要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它形式虽然多样化,但不能写成“四不像”,要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这样看来,好像给随笔化作文套上了枷锁,实际上却是利用随笔化训练作文的必然要求。要知道,随笔化作文的精髓就是写后的“评、改、展”上。缺少评价褒贬,随笔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修改推敲,文采自然无法提高;不能展示分享,写作也就成了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