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霞
摘 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学者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主要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中国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研究视角还不够全面,因此,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基本内涵;主要观点;中国化
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利益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出现了大批关于利益理论的专著,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研究内容不平衡,研究视角不全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期望以后能够准确把握研究内容和视角,最大程度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价值。总体上讲,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基本内涵的科学论述
大多数学者认为利益通俗来讲就是好处,然而对它进行具体界定时又各有侧重和差异。一些学者认为,利益的内涵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即一切历史的首要前提,那就是人们必须能够生活,才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为了能够生活,首先必须具有满足吃喝住穿以及其它的物质资料,因此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便成了首要的历史任务。
另一些学者认为,利益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利益是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出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任何一种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种社会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也称为经济关系。而每种经济关系的出发点首先表现为利益并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利益关系,利益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刘湘顺曾说过,利益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人们在利益交换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关系。马克思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利益关系,说明了一般商品交换关系中存在的利益矛盾,从经济关系角度说明了利益范畴,证明了利益实际上是社会经济交换关系的体现。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主要观点的论述
迄今为止,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王伟光对此做出了总结,归纳起来一共有以下几点:1.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追求利益。马克思认为人类奋斗的目的是争取一切同他们利益有关的东西;黑格尔认为驱使人类劳动的内在因素是利益,劳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和维持历史发展的基础。2.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也就是说任何思想理论都是为某种利益服务的,没有离开利益单独存在的思想理论,也没有完全抽象的普遍利益理论。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源于物质利益争夺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纠纷。4.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利益冲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利益冲突是引起阶级斗争的物质根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生产关系是利益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基础。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利益,只有从生产关系着手,才能说明利益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基础。6.政治权利、政治活动由利益决定、支配。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争夺经济利益,政治权利比如军队、法律、政府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而已。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把符合自身利益的理论上升为国家意志,这种国家意志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利益。7.引起利益矛盾的原因是分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私有制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利益矛盾的产生。他们还明确指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分离了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其次对立了城乡和城乡利益的。8.在阶级社会中,共同利益实际上是特殊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试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把自己的利益标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这种所谓的共同利益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该统治阶级自身特殊的阶级利益。
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主要观点还包括:人们的利益需求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是不同的以及利益的大众性即代表大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核心立场。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中国化的研究论述
大多数学者对此主要围绕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发展进行研究。关于毛泽东的利益观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提出和解决了社会主义时期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的关系问题,他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但是也要重视实现个人的合理利益。关于邓小平的利益观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从利益角度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指出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物质利益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谭培文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邓小平彻底唯物主义的利益观与中国实际建设和领导相结合,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中国化。刘薇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1年)中提出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最大特点是将国家的经济发展视为国家最大、最根本的利益。1979年10月,邓小平说过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工作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关于江泽民的利益观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同志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紧紧抓住人民利益这一关键,将社会主义本质视为为人民谋利益。欧阳超阐述了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即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于胡锦涛的利益观有学者认为,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曾建萍认为从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我们党的人民利益观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发展和创新,使其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体,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进行研究,但是研究成果非常少,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张思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为主体,对其形成发展、利益范畴、利益关系、利益矛盾、利益制度以及利益协调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四、 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几点思考
综上可以看出 ,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现有的成果大都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述,对如何弘扬它的价值还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就问题谈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今后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成果大都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较多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对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还很薄弱。任何一种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那么我们就不能发挥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中国化的系统性研究。学术界现有研究的视角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历届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发扬,比如毛泽东的利益协调思想、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江泽民的人民利益思想以及胡锦涛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利益思想;另一种视角是从某个历史时期来概括,比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的坚持和发展。这两种研究视角都是比较片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建设发展的系统过程,仅仅采用以上两种研究视角是不全面的。因此,这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工作留下了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 王伟光.社会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3] 张国钧.邓小平的利益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4] 张思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15] 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6]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 李林,赵惜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主要功能[J].求索,2006,(12).
[18] 李斌斌,周行.论传统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 2008,(4).
[19] 杨相琴.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探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0,(9).
[20] 谭培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的高校德育定位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2007,(6).
[21] 王盛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22] 易淼,赵磊.重提马克思的利益观:内涵·方法·比较[J]管理学刊,2013,(12).
[23] 彭玉峰.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再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
[24] 史理.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 ,(6).
[25] 曾祺林.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当代诠释[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26] 刘湘顺.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方法论启示[J].江汉论坛,2011,(8).
[27] 欧阳超.论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28] 刘薇. 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 [D].内蒙古大学,2011,(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