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娜
摘 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是党的发展理念的新突破,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对增强发展动力,破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共享;中国梦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是党的发展理念的新突破,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对增强发展动力,破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一) 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真正享有发展成果。目前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自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 坚持共享发展是解决现实矛盾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多样的复杂情况。一切社会矛盾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利益,妥善地协调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重视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这也是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为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机会就是利益,机会公平才有利益共享,利益关系才能趋于合理和公平,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
(三)坚持共享发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能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能够使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动力更可持续。共享发展带来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让人民不断增强获得感,人民群众才会把国家发展和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国家的发展才会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共享。
(四)坚持共享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共享发展明晰了发展的动力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一致性,解决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深刻命题,也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会给全体人民带来巨大的实惠,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由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一切成果。全民共享明确表达了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突出了人民主体性地位,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性原则,要杜绝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只有让发展成果在全体人民之间公平共享,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人民更加团结,让发展更具动力。
二是全面共享。全面共享,明确了共享发展内容的广泛性和具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归宿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享发展,就是通过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留死角,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发展。
三是共建共享。共享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它既要求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共同创造各种财富,共同努力做大做好“蛋糕”,又要求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分好“蛋糕”,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实现富裕与繁荣。
四是渐进共享。渐进共享说明共享发展是一个动态、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结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共享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引领中国向共富质变的积极姿态,也标志着中国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社会财富共享的实践展开。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新时期。在此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拿出积极可行的方案,逐步稳妥地推进全民共享。
三、 将共享发展落实到实处
共享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首先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注重补好“短板”。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突出有效性,以促进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公共服务是人民共享的公共产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补齐的“短板”之一。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和均等化,突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普惠性要求公共服务对象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使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并且在共享水平上不断有所提高。
(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好扶贫开发‘短板。”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阶段。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举措,向世人昭示:共享发展的理念正在引领共享发展的行动,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体现和重要保障。要着力缩小收入差距,强调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规范初次分配,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所占比重,让劳动者得其应得;完善社会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加大二次分配调整力度,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从调节手段来看,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收入分配直接反映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公正性,也是推动共享发展的利益杠杆。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政策,预示着人民生活改善提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得到落实。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共享发展理念,具有价值引导、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极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牢固树立和践行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 李抒望 《社科纵横》,2016(4).
[2]提高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认识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任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作者单位:中共海阳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