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问题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2016-05-14 06:10郑金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灵老师孩子

郑金芳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拖班级后腿者。教师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问题学生”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立足“问题学生”的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灵,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塑造自己,打破心灵壁垒,扬起自信的风帆,燃起责任的心灯,走出泥淖,冲破阴霾,在明媚的阳光下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人生就是一个竞技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撞线。从一个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实际上人生的竞争就开始了,但许多孩子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站在起跑线上就摔倒了。这些孩子有太多的缺点,身上存在太多的“问题”,这就是老师常说的“问题学生”。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抛弃还是挽救?我相信没有一个教师愿意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跌倒,还没等到开赛的哨音吹响就悄然退出人生的竞技场。每一个“问题学生”的最终转化都是一个生命创新的过程。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只要我们掌握每个人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像春风化雨般对症下药,问题学生的转化是能够实现的。

一、打破心灵壁垒,以爱赢得学生的信任

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师对“问题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有些老师看到学生做错事就一味地批评,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产生逆反行为。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在“问题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问题学生”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和关爱。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并在尊重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而这种尊重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

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教师也要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学生。课堂上少点高高在上的训斥,多些善意的微笑;少点简单粗暴,多些耐心教育。学生幼小的心灵更需要尊重和关爱,教师要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他们才会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自卑、叛逆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

二、允许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没有学困生”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有了这一信念,就有了力量,有了智慧,就会想方设法去追求成功,就会真心实意地用心血、下真功夫去教育每个学生,坚持不懈地把温暖送给困难学生。在我们的班级中,不存在“学不会”的学生,只会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出现一些学困生、暂时后进生、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应给学生探究甚至尝试错误的机会。很多老师以为:“我讲了你懂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是片面的。

“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他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我常利用班级“大王互助组”,让学习好的学生与他结对子,我也常利用课间及时询问他的听课情况,指导学习重点,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他稍微有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颁发奖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上人生道路的起始点,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充分的信心,抬头做人,昂首阔步走路,不能紧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不放,使他们走向孤僻、自闭、沮丧、失望。”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要宽容对待,给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三、抓住教育契机,点燃心灵深处的心灯

教育要关注那些来自心灵的细节。教师必须蹲下来看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我们不能武断地去批评或教训,那样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犯错的机会更大。如何处理他们的错误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予以适当的宽容,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育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有时却事与愿违,这是我们没有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老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不仅要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德高为范的人格修养,更要用无私的爱去塑造“问题学生”的心灵。这样他们的心灵就会像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就会成长为一轮红日,普照大地,播撒温暖。

参考文献:

何铁华.关注个体差异呵护心灵成长:由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引发的思考[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

猜你喜欢
心灵老师孩子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六·一放假么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