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感教学法打造文言文特色课堂

2016-05-14 13:40刘春蕾
文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

刘春蕾

内容摘要:文言文课堂因为高考命题的“桎梏”总是显得乏味单调,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运用语感教学法来打造文言文特色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享受文言文带来的逍遥自在。本文谈到的语感教学法有:重视朗读、强化背诵、创设语言环境、尝试写作训练。

关键词:文言文 语感教学法 特色课堂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华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文言知识,学会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而且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明白道理、塑造人格。然而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却总是显得乏味单调,教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很多学生提到文言文就头痛不已,十分畏惧。如何改变现状呢?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开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他还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平时使用极少,因此运用语感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迫在眉睫。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考查做出了这样的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考查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不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课内文言文阅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文言知识点的讲解与检测,以便学生在解题时能做到将课内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渐渐了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的解题能力也难以提高。这种直击高考的功利性教学反而把文言文教得支离破碎,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解题能力。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高考命题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尽情体会文言文凝练优美的语言,紧凑精巧的结构,深刻独到的内涵。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才会灵动自然,才会充满生趣和智慧,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升,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而运用语感教学法打造文言文特色课堂正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途径。

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入手来一改文言文课堂的单调枯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文言文课堂变得富有特色。那么如何采用语感教学法打造文言文特色课堂呢?

一.重视朗读。语文课堂本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教授一篇新课,我们要留给学生自我朗读感知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自我朗读中首先做到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还能在自我有感情地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的情感态度,为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比如在教授《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时,文章的第二段到第五段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归有光的悲情。几遍读完,学生就能可以概括出来作者悲伤的理由。如果我们不舍得留时间给学生朗读与思考,那么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不熟悉就很难回答教师的提问,整个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结果就只能是“教师拼命讲,学生拼命记”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比如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等。除了课本文言文以外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整理简单易懂的文言文小故事让学生在早读课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韵律美、画面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日积月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就不断提升。

二.强化背诵。熟读成诵,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当然,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文章大意和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分层背诵。背诵时可以抓住文章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以此为支撑点串联起整篇文章。这样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背诵的内容除去高考必背篇目外,其他篇目可选择名言佳句来背诵。比如《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不是高考必背篇目,然而文章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文采飞扬,有助于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师可以选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名句让学生背诵,也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背诵段落或全篇。教师要做好背诵的指导,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背诵的方式可以是个人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诵等。当学生在背诵时出现困难,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背诵的信心。背诵名句名篇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式,品味文言词汇、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文言文课堂应多安排背诵的时间,大量的背诵能使学生逐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进而形成文言文的语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了丰富的文言文储备,那么他们就会在对文言文的思索与揣摩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感受力。

三.创设语言环境。要学好一门语言,是需要语言环境的。虽说白话文是由文言文演化而来,但是毕竟我们生活中极少使用文言文。因此教师尽可能帮助学生创设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这对增强文言文语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要创设文言文的语言环境着实不易,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我认为有这样两种方式可以融入到文言文课堂中去:(1)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具有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多种特征,能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为文言文的学习提供帮助的影视作品不多。而电视剧《三国演义》注重原汁原味,人物对话多用文言文,确实能帮助学生进入文言文语境中去,有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形成。请看第二十七集《三顾茅庐》中的一段:“孔明曰:‘德操、元直,皆当今高士。亮乃一耕夫,安敢谈天下大事?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先生过谦了,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学生在观看时眼观人物表演,耳听文言对话,对文言文语言的魅力体悟就更深了。只要长期坚持,文言文的语感就能逐步形成。(2)表演课本剧。我们可以将叙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但前提是必须用文言文来对话。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能让学生热情如火,能让课堂活力四射。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表演中不断强化着文言文的语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由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排练。大家热情高涨,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和情感。表演时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大家不再像平时读课文一样面无表情,缺乏情感,而是表情丰富,充满激情。比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饰演蔺相如的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不疾不徐的语速表现了蔺相如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饰演秦王的同学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了秦王的傲慢无礼。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强化了文言文的语感。

四.尝试写作训练。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作,不必用难词难句,只需要讲述清楚。文言文写作能力是语感能力的验证,又能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如果说多读多背多说有助于文言文语感的形成,那么写作训练有助于文言文语感能力的深化。写作时,学生会运用所学的文言知识,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的外化过程。下面就是我班学生写作的文言文片段: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因满期抓周得一书,故名钟书。少侍伯父,身染劣习,傲慢不逊,其父大怒,自此严以待之。父不满书之文,书废寝忘食,埋首苦读,日有所进,其父甚慰。既长,遇女杨绛于清华,后娶之为妻,生女名瑗。其所作《围城》《管锥篇》乃不朽之作。书淡泊名利,谦逊识礼,读者与媒体访之,皆拒。病逝于戊寅年,享年八十八。世人爱之敬之。”

“少时,余甚活泼,喜逗笑于友。一日,欲邀友戏。至门前,忽闻几人曰:‘今欲逗之。余暗笑。少顷,方入,呼之:‘吾来迟也。友皆迎。因窃闻其计,余暗喜。一友曰:‘以布蒙目,听吾指路,可否?余点头以应。友皆散,只余一人。其扶吾于左,吾缓缓而行,尤慎。已而,友曰;‘至矣。吾忽转于后,推之,友坠于水,其余皆惊。余顽如是矣!”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我们不妨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作,可以从仿写、改写开始,熟练之后改为自由写作。写作文言文时学生自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自身的语感积淀,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文言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自然、摇曳多姿的。每个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找适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切不可让文言文课堂变得单调枯燥、了无生气。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入手,打造特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好课内文言文,为学生解答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带领学生乘着语感的小船,在文言文的世界里自由穿行,赏遍亭台楼阁,览尽湖光山色,享受文言文带来的逍遥自在。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互促(共生)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把文言之脉 闻古韵之香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调查之我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