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丽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积极利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问题探究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07
积极倡导利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组织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方法,也是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遵循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发言,突出个性化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利用启发式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启发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一、通过设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源于思,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利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从设计疑问开始,让学生围绕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入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遵照初中生学习特点,他们由于阅历浅、见闻少,拥有的知识量不大,但他们对于新知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精心设计疑问,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大意,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课文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教师再适当启发引导,比如从描写的对象与范围来分析,从观察、听觉、触觉的角度写了哪些内容,再启发他们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通过以上设疑,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很自然地就得出答案,从而充分感受到百草园确实是个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乐园。
二、灵活采用对比启发。
对比启发即把教材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或同一原则下出现的两种相反现象给予揭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知,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有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共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教师不妨将之都一一展示出来,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不同的两种情形?通过对比启发,学生不仅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能将课文的描写手法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三、通过拓展教学素材启发。
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已不仅仅局限于教授教材中的内容,还进行适当拓展,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一般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适度拓展课堂探究素材,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化为直观形象,将复杂化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拓展思维空间。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设计适度拓展启发,将《春》这篇文章中表现形象美、语言美、情味美等的句子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抓住季节的特有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
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应适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防止因为教师提供的直观画面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影响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形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感悟,更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去涵盖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
四、通过情感启发,感悟文章内涵。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因此,语文学科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表达的情感,充分感悟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启发,让学生真正感悟文章内涵,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例如对于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要素,启发学生对关键核心词句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师要通过“送”字,使学生充分感悟诗中真挚深厚的感情,启发学生理解诗人不为儿女情长而牵挂的宽阔、豁达胸怀。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度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的目的所在。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采取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