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金融创新研究

2016-05-14 09:39关伟哲隋菱歌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联网创新

关伟哲 隋菱歌

摘 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慧银行、智慧金融等新概念的普及和建设浪潮,其中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金融给金融服务业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使传统金融服务逐步跨入互联网时代的更高阶段,表现出高效的运算分析能力和专业的网络融合能力,极大促进了金融服务业向智慧金融的转型发展。然而物联网技术在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建设、盲目复制等问题,该文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对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智慧金融创新发展的几大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金融 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c)-0119-03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并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融与服务业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这个重大举措极大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物联网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各类惠普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发展”。因此,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金融服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对传统金融的解构与重构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物联网技术在金融服务创新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以加快金融服务向更加智慧化方向发展。

1 智慧金融的概念、流程及特点

1.1 智慧金融的概念

智慧金融是指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基础上,使资金能够得到更便捷、更迅速、更广泛、更高效、更安全的一种流通,实现金业务、管理、安防等金融活动的科学管理体系及管理能力的智慧化提升。

1.2 智慧金融的业务流程

智慧金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所不在的感知服务;二是数据的互联互通。智慧金融的业务流程有如下方面。

(1)及时感知主体和环境的状态与变化,获取大量数据。

(2)通过云计算和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将感知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处理。

(3)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精准的、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方案。

(4)金融服务方案确定后,要将该信息通过互联网快速传递给各个金融服务商,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5)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实行社会化的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

(6)主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的、便捷的、及时的、完善的金融服务。

1.3 智慧金融的特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金融代表着未来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真实可靠的大量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透明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捷性(物联网及移动技术应用的普及)、灵活性、即时性、高效性及安全性。

2 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利用局部网络或者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卫星定位及激光扫描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远程监控和管理控制的网络。其中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成为物联网应用中的三项关键技术。从技术架构上来看,又将物联网分为三层逻辑架构。

(1)感知层。

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主要是通过FRID标签及各类承担着感知信息作用的传感器等来采集、处理和控制数据。

(2)网络层。

网络层在物联网中主要负责传输信息,即通过第6版互联网协议(IPv6)、新型无线通信网(3G、4G、ZIGBEE等)、自组网技术等网络先进技术将感知到基础设施或者物品信息传输到后台进行处理。

(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负责处理信息,即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信息处理和发送机制体制把分析后的数据传送给终端。应用层在智慧银行、智慧交通等众多垂直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联网金融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新的金融模式,相比传统的金融模式更显优势,如,速度快,节约人工成本、信息更加透明化等成本方面。从客户下单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到物流运输的实时更新。物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运营成本,增加了金融交易效率,促进了智慧金融服务模式和新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现状

金融服务主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各领域金融服务进入了向智慧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即以数据集中、系统整合及互联网应用的阶段向服务管理阶段迈进。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在金融服务于创新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新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金融业IT投资规模较2014年增长了3.9个百分点,达到550.7亿元人民币,给智慧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1 推动金融业的全面创新

(1)实现货币电子化的广泛应用,随着物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货币资金流通可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货币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2)移动支付、物联网保管箱、智慧银行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更高层次的银行网络化。

(3)基于物联网络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智能设备等现代化技术应用,推出更多的手机银行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务的自动化程度。

(4)实现金融业的管理信息化、决策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3.2 智慧银行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智慧银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2016年1月14日年位于扬州市的中国银行首家“智慧银行”正式迎来营业。该网点在科技创新和业务流程创造了包含人脸图像识别系统、智能机器人、预处理系统等多种智能应用。人脸图像识别系统,当中行客户进入银行后,该系统会第一时间辨识其身份,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同步将客户信息、适配产品显示到银行人员的APD上,便于银行人员及时跟进和快速响应,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方案;智能机器人、移动金融体验机等智能设备,实现了从功能导向型向客户体现型转变,提升客户体验;填单预处理机,客户只需将身份证刷一下填单预处理机,客户信息便自动进入银行操作系统,并通过独特的远程智能柜员机与后台工作人员视频交互,提高了交易速度和服务效率;体感互动橱窗、贵金属展示柜等高端先进智能设备,不仅能展示缤纷的产品,还能通过互动交流方式,传递银行理念形象,推送适合客户的银行产品。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智能网点的建设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智慧银行作为智慧金融业的主体,不仅中国银行如此,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竞相通过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让客户体验到更优质、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的创新服务,已经成为智慧银行、智慧金融服务发展的趋势,意味着银行服务网点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方向

4.1 从跨界合作入手,打造特色应用,共享资源的调配

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金融服务创新目的主要是改变服务理念和改进业务流程,推动金融网点由单纯的“交易处理型”模式向综合的“营销服务型”模式的转变,以“智慧、泛在、跨界”为理念,发挥智慧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优势,以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的金融服务创新点必将突破传统服务的边界,应用智能的设备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新型渠道形态,实现更多的“泛金融”服务功能。

例如:2015年中国建行推出的善融商务平台,通过整合全国白酒类电商销售资料,结合善融商务平台的特点,为汾酒集团的销售情况作了深入分析后,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使汾酒集团成功入驻善融商务平台。建行打通网上销售渠道后,逐步发展众多的线下经销商为建行客户,并注册成为善融商务用户,实现了经销商、企业、银行之间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双赢。

4.2 丰富应用场景,打造人性化、便捷式的金融服务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除购物、出行、就医等以外的消费信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因此,未来金融服务创新应从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点的协同服务等多渠道体验来留住客户,如,客户只需通过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电子渠道预约网点服务,实现跨渠道的客户和业务信息的无缝衔接。

此外,进一步丰富支付宝、微信支付、QQ钱包支付等互联网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使朋友圈成员凭借社交活动和信任关系来实现快速、低成本的金融交易;还能通过金融交易也强化了朋友圈间的人脉关系。这种人性化、便捷式金融服务方式必将渗透到各个领域,彻底改变单一的线下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实现金融服务创新的跨时代发展。

4.3 塑造价值生态链,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系统

未来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应构建提供消费商品的电商圈、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金融圈以及客户与客户、商户与商户、商户与客户之间的社交圈。只有产业链参与各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才能推动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如构建金融或非金融数字生态型金融模式,即充分借助移动技术的力量,通过合作伙伴网络,为客户提供超越传统银行产品范畴的服务。银行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进业务流程创新,打造以服务实体经济、客户为中心的金融生态系统,将银行建设成为一个不仅是金融服务场所,更是一个更好体验、更低成本、满足不同客户全方位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环境。例如:中国建行构建了自身的金融生态系统构架,即银行、客户、第三方3个生态主体,并通过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进行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流通过程。而该生态系统确定了客户是核心,应紧密围绕客户这一节点,有效整合建行资源、优质第三方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和相关非金融需求,积极引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创新搭建起包括“善融商务、悦生活、惠生活”三大平台,以及创新推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实现了客户、银行、第三方之间“三位一体”的共存共荣、实时互动客户金融生态系统。

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5.1 智慧化建设避免盲目性

近年来,很多国内金融网点本着“创新科技有机结合”的理念,纷纷建立了智能预约号处理、人脸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近20多项智慧化系统及设备,试图通过这次智慧化改造和升级打造一个世界级水平的“智慧金融服务网点”。然而高科技、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并没有带来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上的较大提升。在改造的过程中,片面的认为高科技就等于好的客户体验,而往往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于互联网一窍不通的客户来说,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成为摆设,而对于熟悉互联网的年轻客户来说,一些智能化设备的转账、信用卡办理、理财产品信息查询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处理,无需跑到网点使用操作复杂的高科技设备,这就导致了智能化网点中的高科技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

金融业界误以为金融网点硬件进行智能化、高科技改造,实现业务处理网络化就是智慧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也的确带来便捷性、时效性、高效性,但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金融网点智慧化的核心是客户,应考虑从人性化的线下网点处理电子渠道无法处理的金融咨询业务出发,通过智慧化技术设备上的改进,提升客户服务模式和业务处理流程,改善客户体验,彻底突破智慧化设备应用与客户传统习惯之间的屏障,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金融服务创新。

5.2 智慧化规模建设要合理性

金融业掀起了建立智慧网点的浪潮。由于许多金融网点在推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不切实结合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大量的、不必要的智慧化设备,结果造成了资源浪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针对自身网点的客户群结构及业务做出合理的判断,如一些高端客户需要与客户经理面谈,他们的时间宝贵,对智慧化设备不感兴趣,更没有时间去研究如何操作,因此,大量引进智慧化设备,反而牺牲了客户的时间,不符合客户业务的需求。二是智慧化改造没有切实与提高内部体系流程整合和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盲目跟风进行智慧化设备改造,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5.3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智慧银行虽然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智能自动化等创新发展,但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及系统层面等都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极易产生风险,因此,如何做好风险控制是物联网时代下智慧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风险控制就需要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依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吕可.基于客户体验管理的智慧银行应用创新研究[J].国际金融,2013(1):31-36.

[2] 唐智鑫,管勇.物联网技术与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J].金融科技时代,2011,19(9):80-81.

[3] 刘凤娟,瞿立新,郭胜大.物联网环境下江苏省物流金融创新研究[J].浙江金融,2012(2):27-30.

[4] 吴爱东,陈燕.基于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业创新动力机制国际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1):36-42.

猜你喜欢
物联网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