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鹏
科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世界的求知欲,一节高效的科学课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的情感。要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不妨抓住“任务驱动”这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来做文章。“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一、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东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也能带动学生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任务驱动”比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科学课上不仅能学到知识技能,而且“任务驱动”这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四年级的一课《声音的产生》中,我设计了“为什么吹、拉、弹、拨都可以发出声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促使学生自发寻求问题答案。这些都有助于引领学生形成目的明确的、渐进发展的小任务。此外,我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引导学生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引导学生解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高低之分。
二、内容完整
任务驱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的认识有明确的方向,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清晰。而科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至关重要,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保证了对科学的兴趣。明确了这一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课程中“热”“变化的天气”“振动与声音”这三大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例如,学习《热》单元时,我以“温度”为主题,把“变化的天气”中刮风、下雨时的“温度”、“热”中“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和“奥运与天气”中有关温度的内容统整起来,形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该单元的学习中,既可学到与温度计有关的物理知识,又可学到溶解等化学知识,还可了解到温度与天气、天气与声音的传播、温度与声音传播的关系,并通过欣赏奇妙多变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美的情操。
三、动力十足
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先感知,再猜想,最后动手实验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讲授四年级上册的《冷与热》,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活动2由问题导入,桌子上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活动3让学生做实验,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到温水中。这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试一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觉,意在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人感觉会有所差别,同一个人左右手的感觉也会有差异,这就为“准确知道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作铺垫。
四、学习自主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比较注意引领学生不断地、逐步深入地形成学习任务,促进自主学习。比如,在第六课《关心天气》中,我提出了“久旱,农夫渴盼下雨,可是小朋友去郊游却喜欢晴朗的天气”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农民、飞行员、汽车司机等不同职业的人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会对不同的天气有什么需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科学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在《科学》的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任务驱动”这种新的教学观念目标明确、内容完整、动力十足,而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利器。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