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灿权
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它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
一、 推动社团品牌化发展
中学生社团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社团内容的贴近生活,活动形式的童趣化。并要以“积极健康”为判断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否可行的标准,鼓励学生从实际学习、生活出发,关注学校中乃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多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此外,从目前中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来看,在提倡社团活动应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在提高活动质量上下工夫,同时,还要鼓励创新,注意培育特色,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和活动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扩大社团的知名度,不断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社团发展的生命性。
我校自成立社团管理中心以来,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放小”是指社团只需到管理中心来登记,便可按团长和骨干协商的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抓大”是指集中一定精力和财力,由社团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考虑,由德育处和团委协助组织,召集各社团积极参与,举办一些大型社团活动或主题联动活动。例如,目前已有“文学社”的“感受生活,妙笔生花”创作交流活动、“春晖书画社”作品展示会、“湖景之声广播站”的校园十大新闻评选等一大批影响广大的品牌活动,在不同的时段展示风采。同时把一些发展趋势良好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分层分段实行品牌社团的塑造工程,引导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培育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鼓励社团校本化发展
对于社团建设而言,他校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要想是社团建设有活力,还要注意一个“校本化”的思路。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为他们多创设一些最近发展区,例如我学校处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地区,学生的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学校建议组建的社团可以稍微倾向各类乐器型,中高档的模型,摄影摄像等,活动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范围。
社团发展的定位也需要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一些特色项目相结合。如我校通过了“广东省科普教育实验学校”的评估,学校的社团发展完全可以和相关的科普项目的建设相结合,借力发展,把“航模社团”作为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之一进行开发和实施。
三、 激励社团联动化发展
一个学校的资源和优势是有限的,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资源和优势。社团建设也如此,每个学校应树立整合、统筹的理念,探索校际或区域性社团联动的新格局,更好得促进中学生的生命成长。
学校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发掘社区可利用资源,为社团团员的活动提供场地、物质和技术等多方位的支持,鼓励和创造各种机会让更多的社团走出校园。例如开展“校际的社团联动”(社团联盟),开展“优秀社团进社区”等活动,不仅能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区域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能为孩子体验成就和荣耀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同时,通过区域性的社团联动,开拓社团发展的视域,看到自身社团建设中优势和不足,能更好的吸收人家社团发展中的经验。通过交流为孩子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时空上的保证。
这里所指的“联动”,还包括与家庭教育的联动,在社团建设中引入家长的支持和部分家长资源。通过对我校部分家长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到这些家长中绝大多数很支持社团建设工作,92.11%的家长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孩子参加社团”;对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65.63%的家长表示“非常满意”,28.95%的家长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4.74%。此外,在和家长的聊天中感受到,对于我校的社团发展,家长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支持,一路走来,大家确实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和变化。有部分家长表示,当初选择我校小学就是听说孩子能学很多本领,如“绘画”、“足球”、“芭蕾”等,省去家长奔波寻找学习班的烦恼。也有家长表示,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条件允许的话,也想加入辅导员队伍,教上孩子一招两招的。从与周边学校社团的联动,到社团走入社区的联动,还有与家长资源的联动等,这些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与同龄人的大量沟通,将使我们的孩子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锻炼技能,磨练品行,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也在真实的社会中体悟真善美与假恶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