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参加培训盛会,关注“人才发展”主题,就是“闻、思、修”的过程。只有先清空,“空则有纳物之心”。才能接纳丰富的信息。
2016年4月27—29日,《培训》杂志举办的201 6(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在上海召开。“创新加速人才发展”这一主题吸引着我这个HR老兵。年会已经结束,但盛况还时常在我眼前回放。
这场中国企业培训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顶级盛会,一直秉承“引领培训管理最新理念,交流人才发展实战经验,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宗旨与“专业、实战”的原则,参与其中,既能分享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又能发现“接地气”的圈子。
这次年会之行,12个主题分享,无论是第一天的主会场,还是之后的分论坛,精彩之处俯拾皆是。很多演讲嘉宾都是老朋友了,所以也借此机会与他们更多地探讨企业内外的人才培养理论、观点和最新实践,更加感悟到,人才发展要“闻、思、修”。
先清空后接纳
“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聆听讲经说法等,得“闻慧”。次则由闻而思,对所闻之法思索理解,得“思慧”。再次则依思慧而修行,得“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乃修学通途。
参加培训盛会,关注“人才发展”主题,就是“闻、思、修”的过程。只有先清空,“空则有纳物之心”,才能接纳丰富的信息。无论VUCA时代管理者的主题分享,还是自驱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无论基于组织发展与流程优化的绩效发展策略,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运营;无论是来自企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还是培训资源供应商提供的各类方法论和解决方案,都给我很多启迪和思考,都需要先知晓、了解、学习,方才能够思辨。
“闻”透再“思”
“闻”的过程还需要“闻”透,通晓内部脉络、理念与实际方法论、工具使用,再去“思”。“思”的本质是对内容的思考与理解,不仅知“术”,还要知“道”。每个HR、培训管理者,面临的是不同的场景与不同的人,理解“术”背后的“道”,比形式上的学习与模仿,或是简单的执行,要重要得多。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没有理解本质的实践,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改进,更谈不上创新。我们面临的是转型发展的大时代,面临的是挑战迭出的市场,如何实现人才的加速发展是需要HR、培训管理者思考的主题,也是理念、方法论与工具的找寻不断适应公司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过程。
打破与再造
我们首先需要进入固有理论体系的“盒子”、打破“盒子”,还要再造“盒子”,这就是“修”。人才发展的方式方法都是为了公司最终商业目标的实现,只有我们自己讲理论,并结合实际,从很小的点出发,贴近业务和市场,把我们的人才发展方案、培养计划、体系建设、学习项目设计以及大学的运营等,真正代入公司市场与业务的“场景”中,用“匠人之心”做学习产品,提供给我们的客户,才能持续地修正和完善,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