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 吴斌
摘 要: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生态和环境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雾霾等等,严重威胁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基于此,大力发展林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林业;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一切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活动开展都必须以保证不打破生态平衡,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样就需要从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入手,把林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上来。下面就对此问题做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树种选择、保存及播种
首先,要指定具有丰富选种知识、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树种的采集与挑选工作。
然后,依次对种子进行脱粒、净化和精选以及储藏处理。若是购买来的树种则直接将其妥善储藏起来即可。
最后,进行播种。此时,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苗床播种,做好苗床后对种子做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催芽,出芽后插入苗床,并在其上覆上一层草。一种是现代化的育苗技术—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树木身上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同花药、花芽等放在一起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离体繁殖,繁殖出的植物具有同母株法培育出苗木一样的基因。无性繁殖育苗技术不仅可以将培育周期缩短,还能将林木的生长潜力与抗逆性提上来,促使苗木提早开花结果,将优良品种尽可能地保存下来,获得最大化遗传效益。同时,还无需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等一系列工序。此外,对于苗圃落叶松、云杉和樟子松这样的树种,还可利用林木种子进行精量播种。
二、苗期管理
1.使用苗床育种这种方式时,要在播种之后时常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观察,当种子发芽率有达到70%的时候,应将覆盖在苗床上的草逐渐慢慢地揭去,等到种子发芽结束后将其全部揭开。
2.进入苗期后,苗木仍比较幼小、稚嫩,且抗逆性差,所以,要经常在早晚时间对其浇水。当处于夏季的时候,应于,苗床之上加设遮阳网,以免幼苗被过于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到,伤害到幼苗。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对苗木进行浇水,必要的时候可采取灌溉措施;同时,还要以幼苗实际生长状况为准进行补苗、间苗,以保证苗床上的苗木整齐生长。当处于秋季时,苗木会逐渐停止生长,进入木质化越冬状态。在这个期间,既不能灌水,也不能施用氮肥,只能通过施用磷肥来促进苗木根部生长。当冬季临近的时候,因天气开始变冷,要注意做好苗床的越冬管理工作。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不能让苗床过于干旱,要使苗床保持有一定湿度,避免苗木死亡。同时,还要在与苗圃间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堆起草堆,并将其点燃,这样点燃后产生的,带有一定温度的烟雾就会弥漫在整个苗圃周边,避免或减少了苗圃内热量的流失,对苗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三、造林管理
1.造林地的管理
首先,清理造林地。将造林地块上的杂草灌木清理干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造林地进行深度达到50cm的全垦处理,这样可以为幼树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以造林标准和要求为准把株行距、树穴及其深度确定下来。再次,等到了造林季节,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起苗,在起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苗木的完整,在此基础上对起出的苗木进行分级处理,生长状况良好与抗逆性强的1级和2级苗木用于造林。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新造林的苗木成活率,一定要及时地将起出的造林苗木送至造林地造林。最后,在苗木栽种的时候要使苗木根系处于舒展状态;对于根部裸露在外的苗木要做打浆处理,若条件允许,还要把定根水浇足,把穴土踩实后将其培成馒头型。
2.新造林地的管理
(1)幼树抚育技术和管理。于5月中旬左右这一时间段开展除草、松土等一系列苗木抚育工作,期间要将幼树穴土培为馒头形。同时,清除林地内长有的杂草灌木,这样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更好地生长。之后分别在7月和9月这两个月份再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一次抚育工作。像这样的抚育工作要持续三年,第2年抚育工作的开展时间为6月和8月,第三年只在7月进行一次抚育即可。但是杂灌的清理工作则要长时间开展,一直到林分育闭为止。
(2)防寒管理。新造林地的幼林还没有很强的抗逆性,为防治幼小苗木受到伤害,要做好冬季期间的防寒工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防寒措施:一是于根茎处培土;二是幼苗覆土;三是架设风障;四是将石灰和硫混合在一起的合剂涂于树枝上;五是覆盖塑料薄膜。
(3)防火管理。冬季的时候,林地内的杂草都已经干枯,很容易在遭遇明火时燃烧。为此,为避免火灾的发生,在进入秋季的时候就要将那些已经形成一定深度和高度的杂草和灌木砍掉;当冬季来临之时还要组建一支专门负责林地防火工作的队伍,定期巡护林区,并在林地制高点位置搭建瞭望塔,指派专门人员轮班进行24小时不间断瞭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及时通报、及时将火灾扑灭,降低火灾损失。
(4)林地环境保护。造林完成之后要指派专人负责林区的看护工作,严禁到幼林区域放牧,以免牲畜践踏和啃食幼苗。
3.中幼林时期的管理
(1)修枝。当幼树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那些自然长势不好的树木进行修枝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人工方式将临近地面生长的多年生轮生树枝剪掉,通过修枝一方面可以使树木长得更高,一方面将树木的枝下高度拉高,这样有火灾发生的时候,地面火就不容易再上到树上。
(2)间伐。若林冠覆盖面积占据地表面积超过70%,就可以称之为密林,林分过密的话就会造成通风不畅、不透光和光照不均匀等问题,不利于林木正常生长。所以,此时要对幼林采取必要的间伐处理,间伐期间生长稀疏和长得直挺、大的树枝都要保留,反之,那些生长过密和长得太过弯曲、小的树枝则要砍掉。
四、结语
当今时代,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是国家积极倡导的。面临此种形势,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在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林木生产经营活动,从林木选种、保存、播种到苗木繁育,以及各生长时期的管理都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浅析林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416-417.
[2]黄小林,张成生,鲍海波等.浅析林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3(22):48-48.
[3]刘海军,刘海龙.浅析林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4]欧一,江行赤,杨露等.浅析林业生产技术管理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6):104.
作者简介:钱伟(1972-5),四川富顺县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技术、科研、种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