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的扩大。退耕还林不仅能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持续生计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民;收入;可持续
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删除:据悉,)自2002年镇远县退耕还林工作开始实施以来,镇远所辖的12个乡镇共实施退耕地造林35600亩,其中生态林34202亩,经济林1398亩;共投入种苗费资金682万元,到2020年兑现期满共需投入政策兑现资金共23395万元,涉及农民约14100户。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近年来,镇远县采取政策宣传、摸底调查、编制作业设计、整地植苗、组织验收和兑现资金等步骤完成退耕还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实施,并在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原则上指导农民择树造林,让农民尽量种植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在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据镇远退耕还林监测调查,退耕农民现金收支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经了解,在退耕后,农民还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得力于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物价变化以及政府新出台惠农政策等多方拉动。比如:我们江古镇现种蔬菜、烤烟、养鸡、养羊等大户很多,江古小城镇的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退耕的农民就有时间去挣这些钱,每天可挣70-150元。一是国家粮款补助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退耕还林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结合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竹、林果、林茶、畜牧等生态经济产业,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由于退耕还林营造的经济林木目前绝大部分还没有进入盛果期,再过几年,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三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多种经营转移,减轻了农民对坡耕地和沙化耕地的依赖。四是退耕还林使贫困农户稳定脱贫,大大缓解了因灾返贫的问题,在新时期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退耕还林后,通过农业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有效利用,减少某些过剩农产品的生产,增加短缺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合理投资与经营,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牲畜,发展特色经济,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壮大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单位效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将原来坡度大、路程远、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坡耕地转向植树、造林、种草,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使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如灌溉用水、化肥、劳动力等)向未退耕耕地转移,带来粮食单产的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已是一个普遍性顽疾,应该在倡导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发展绿色产业的宗旨引领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增加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
二、退耕还林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几点建议
1.科学发展经济林产业。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面积广,占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的比例大,这些生态林经济效益非常低,其经济潜力亟待挖掘。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低是影响退耕农民经营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宏观的引导工作,推广适应本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品种,科学发展经济林产业;并树立正确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效率,积极服务,做好经济林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使百姓学会和熟悉果树嫁接、改良品种和果品储藏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并科学管理、正确引导,帮助退耕农民尽快见到经济效益,这是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地区经济发展,提高退耕农民的收入重要途径。
2.发展、壮大非农产业。要保持退耕还林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讲,要靠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要突出发展农村工业。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业、林业资源密集型工业。积极引导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民外出务工,加强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层次、多渠道地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做好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提高劳务大军的规模和档次,增加退耕还林农民的劳务收入。为退耕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一方面要搞好农村各类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搞活农村流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技术、信息等服务,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优势,相应地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比如以森林、民风民俗为特点的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沼气池等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为促进农业增产和退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公务员之家:根据种粮与退耕还林效益比例关系发生的变化,根据市场物价水平,对退耕还林补贴进行相应调整,增加对退耕农民的补助标准,让退耕还林地的增收效应与种粮的增收效应同等地传递到退耕农民手上。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退耕农民科学种植和管护,注意除草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之尽早发挥项目效益,增加退耕农民收入,把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主要手段。
4.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退耕还林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是增加退耕农民收入的重要一环。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调整农产品质量、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退耕农民更多地分享到流通环节的利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有力保障,是促进退耕农民增收,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根本措施。国家应加大退耕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后续产业发展的力度,特别是林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使退耕还林农民能够从土地中走出来,走上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三赢”道路。
三、结语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会对农民的收入和可持续生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了确保农民的收入,必须科学发展经济林产业、发展和壮大非农产业、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力度以及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侯军岐.退耕还林前后农户收入结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34-35.
[2]陶燕格.刘艳华.宋乃平.马忠玉.罗春.退耕还林对农户收益情况影响的对比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66=67.
[3]张树川.左停.李小云.关于退耕还林(草)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J].经济问题;2005年11期.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