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2016-05-14 19:10范国利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防治病虫害玉米

范国利

摘 要:文章以“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就玉米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一、引言

玉米,俗称苞米或者棒子,系一年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不仅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来源,同时也是良好的饲料来源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但是,与其它农作物一样,一旦受到病虫或者病害的侵扰,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到玉米的产量。由此可见,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几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

1.玉米大斑病

(1)症状表现。玉米大斑病主要是对玉米的叶片、叶鞘以及苞叶产生危害。如果叶片染病的话,不仅会有水浸状、青灰色的斑点出现,同时也会沿着叶脉扩展至两端,直至形成青灰色的大斑。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在致病后期病斑伴有纵列现象,甚至是病斑融合,导致叶片枯黄致死。

(2)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大斑病主要是因为病残组织内有病原菌的附着,产生了孢子,并最终随着气流进行传播和侵染。

玉米品种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发病率的不同,如果气温适宜,阴雨天气较多的话,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传播迅速,甚至呈现大范围流行趋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斑病在氮肥不足的洼地或者连作地的发病是极其严重的。

(3)防治措施。对于玉米大斑病,建议采用如下防治措施:在病发之前,建议采用浓度为500-600倍的品润进行喷洒,最好是每15-2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效果显著。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使用1500-2000倍的阿米西达喷洒,预防和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至于治疗,建议使用1500-2000倍的使百克或者是使百功,亦或是1000倍的纳斯律进行喷雾处理,效果理想。

2.玉米小斑病

(1)症状表现。小斑病通常发生在抽雄期或者是灌浆期,主要是会对叶片、叶鞘或者是苞叶、果穗等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

如果病发部位是叶鞘或者苞叶,那么通常会有纺锤形的黄褐色大病斑出现;如果致病部位是果穗,那么通常会伴有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出现,严重的话,会导致果穗腐烂。

(2)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与大斑病有类似之处,主要的侵染源同样是残留在病残体上的越冬病菌,只是这些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传播会更加迅速。

(3)防治措施。关于小斑病的防治,建议做好以下工作:首选就是在品种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一些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如中单2号、丹玉13和丹玉16号等。其次,就是要做好科学栽培玉米,不仅在播种时机上,尽量选择避开病害高峰期,同时要做好灌溉、施肥等环节,尽量减少发病几率,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后,就是合理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浓度为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是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发病初期即可使用,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2-3次效果显著。

3.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表现。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对玉米的雄穗和雌穗产生危害,如果是雄穗致病,就会破坏整个花序,如果是雌穗致病的话,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2)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以土传为主。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幼苗期侵入,是系统侵染病害。病菌从玉米发芽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以后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

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

(3)防治措施。在品种的选用上,建议选择本育九、中单2号和龙单13扥抗病品种;另外,对种子进行恰当的处理也可以有效降低发病几率,具体方法就是根据种子的实际重量,采用一定量的、浓度为2%的立克莠湿拌种剂拌种,或者是使用含有相应药剂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4.玉米瘤黑粉病

(1)症状表现。玉米瘤黑粉病主要是会对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产生危害。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面为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

(2)致病条件和传播途径。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该病不同于丝黑穗病之处在于,病菌可侵害植株地上任何幼嫩部位与形成黑粉瘤,黑粉瘤包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其他幼嫩部位或植株,一个生长季中可有多次再侵染。

生长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偏施氮肥、灌大水、栽植过密使植株生长过嫩,以及连作重茬,冰雹等致伤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可采用浓度为12.5%的烯唑醇或浓度为25%三的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如病情较重,15天左右再防治1次。

三、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玉米病虫害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为此,笔者建议,不仅在品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灌溉、施肥,减少发病几率,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为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收益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探林.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装备,2015,33:19-20.

[2] 张蕊红.阳市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9-20.

[3] 刘学谦,孙明海,徐庆民,王志伟.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与绿色控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59-60.

[4] 罗桂梅,王春霞.农作物常见病害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34.

[5] 苏善柱.植保关键技术在阳谷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应用示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3-34.

[6] 姚万义.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8:55-56.

猜你喜欢
防治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的玉米送给你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