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最近,一直在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既羡慕一家三口的温暖恬淡,又感慨人生的曲折波澜,但最触动我的却是在看到一张杨先生的高龄照片时。照片里的她虽满面风霜,却依然从骨子里透出被书卷浸润的不凡气质。
上学的时候不懂读书的好,只每天捧着课本,被分数挤压掉最后一点对书本的爱恋。当终于有时间可以静坐读书时,却视它如洪水猛兽一般,丢到再也看不见的角落,还暗自窃喜,终于摆脱了书的束缚。每当有人劝我多读些书,虽口中连连称是,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渐渐长大,生活不再如年少时无忧无虑,每天操持家庭和工作的各种琐事,人也开始变得浑浑噩噩,为了丁点小事大动肝火。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电脑手机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只是每天看着电脑上各式各样的电视剧,翻着手机里的荤素段子和明星八卦,与朋友的交谈贫乏得只剩娱乐消息,只是在别人的生活里过着自己的日子,读书变成了与生活日渐遥远的事情。
有时收拾屋子,抬头看到已经被排满的书柜,看着那一本本的书,冒出一阵冲动,找一本,找一本看看。可转眼间,冲动就“gone with the wind”了。想想真是奇怪,这一本本书,不是当初自己喜爱才买的吗?怎么现在却束之高阁,懒再一顾了。每当这种念头出现在脑海中,我都安慰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太多了,读书需要大块时间,需要平静的心情,需要舒适的环境,条件实在太苛刻,哪里有空读书。就这么容易,我就安抚了自己,然后便又沾沾自喜、悠然自得地投入到“别人的生活”中。
一日,和朋友闲聊,忽然发现她最近豁达了许多,对很多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不同的见解,身上也隐隐透出一股舒缓淡雅的气质。细问之下,才知道她最近一直在读书,不限主题,无关类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拿来看看。听着她谈起最近读书的心得,我不禁百感交集。胡适先生曾谈读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这种欢喜,我羡慕这种欢喜;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改变,我也羡慕这种改变。
是啊,她正在改变,她的改变与读书有关。回头想想,记忆中读书的岁月不再是逼仄,不再是压抑,它像一幕大剧,在我眼前上演,温暖了我自己。我想起了范仲淹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想起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想起了俞平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想起了让我沉醉不已的《荷塘月色》。我的心一下子静下来,既然心之所向,那就身之所往吧。读书,从现在开始。
对于读书,我是愈罢不能了,因为它实在是一件奇妙的、只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它让我从此有了另一个世界,另(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一个谁都抢不走,只有我能在其中行走的世界,我开始渐渐在书中寻找到我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读书,让我感受到快乐和惬意,体味到珍贵和勇敢,学会了珍惜和爱;读书,让我不仅汲取到知识,也让我学会思考和选择,学会分辨和包容,学会为人和做事。我发现,我已经开始改变。
翻翻最近看的书,发现我的改变已悄然出现。我的书单上再也不会只是“人云亦云”的畅销书,它的种类越来越广泛。有现代的网络小说《华胥引》,有史学名著《国史大纲》,有跨越时空的科幻小说《解忧杂货店》,也有批判杂文《野火集》。
想想最近的生活,发现我的改变已悄然发生。我不再为琐事烦扰,不再为挫折一蹶不振,不再为点点的成功沾沾自喜,不再为个人的失误惶恐不安。我学会承认自己的缺点,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学会遇到问题时不再忧愁烦闷,而是积极应对,给自己打气。
照照镜子,发现我的改变已悄然发生。我没有变美,没有变瘦,只是变得沉静了、快乐了,好像隐然在眼睛中也透出些“书”的意味。当我老了,双鬓斑白,希望也能如杨绛先生一般,在书本的浸染下做一个知性、温润、淡雅的书香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