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史哈
四川省革命老区创建早、贡献大,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原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在中国革命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
一是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2010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作了系统部署。按照突出“老区中的老区”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大革命老区投入力度。设立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十二五”期间,省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30.8亿元,年均增幅达30.8%。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优势资源开发、公共服务能力保障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老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老区投资年均增长15.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三是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制定实施了老区交通发展专项规划方案,落实中央和省级交通建设补助资金逾4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5条,在建4条,改建老区农村公路超过4万公里。落实中央和省级水利投资348亿元,建成亭子口水利枢纽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了老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无电村通电。四是增强老区自我造血功能。加大对老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安排省级以上涉农财政资金超过300亿元。“十二五”以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老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制定实施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促进了老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五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安排省预算内资金近80亿元,用于改善老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事业。为老区70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实现民政对象托底养老全覆盖,并连续5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水平。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十二五”以来,结合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四川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累计安排国家和省级扶贫资金94.1亿元,覆盖79个老区县,有力地促进了贫困老区发展建设与脱贫攻坚。
2011—2014年,四川省革命老区经济年均增长1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2014年人均GDP增长71.2%,财政收入增长89.1%,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2.2%和89.3%,比2010年分别提高8661元、4161元。
在老区开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全国相比,四川省革命老区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区分布范围广、人口多。2011年,四川省认定81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占全省183个县(市、区)的44.3%,其中96%以上为丘区、山区、高原县,开发建设难度大、成本高;2014年,老区县常住人口3353万,占全省总常住人口的41.2%。二是发展相对滞后、欠账多。2014年,四川省老区地区生产总值8272亿元,仅占全省的28.9%。人均生产总值24672元、为全省的70.4%。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滞后,人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仅相当于全国的60%。三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四川省老区共有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或省级贫困县。截至2014年底,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2%。不同程度存在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四川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将革命老区发展纳入全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部署,深入实施四川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扶持、加快、示范三大类区,分类推动全省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二是突出区域重点,推进扶贫攻坚。以川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为重点,突出抓好贫困革命老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制订省级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三是坚持基础优先,改善发展条件。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大老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完善内部路网。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和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满足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着力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老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大力实施“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家新居”等民生工程。五是强化产业支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老区生态、资源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布局建设符合老区特点和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以红色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全面提升老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六是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支持老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设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省际、市际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