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阅读鉴赏部分包括单元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插图等,它们在课本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一直以来师生们都把目光放在课文上,以致其他元素难以发挥作用。其实它们可以帮助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所以师生应挖掘其中的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一、单元导语的使用
单元导语在教材中起到引领和总结的作用,可以让师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宏观把握,并了解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写理念、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及方法。
学生可根据单元导语中的体裁提示,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寻找适合本单元学习的“先行组织者”,以便把握单元学习的方向。单元导语第二段中的关键词能帮师生确定单元学习的重点,以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导语为例,师生可以从“艺术构思”、“语言”、“感受”、“思考”、“引领”、“领略”等关键词中了解到本单元文章的结构、语言和描写方法,重点把握对自然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单元侧重点各不相同,而且在学习难度上是由浅入深的,所以单元导语可以帮助师生合理规划,宏观地把握教材。师生在阅读一些课文时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单元导语的第三段就有了借鉴的价值,它给师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如师生浏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导语时,可以发现其中提到了想象法、圈注法和朗读法,第二单元主要从读、品、悟三种方法理解文言文单元,师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这些方法。
师生要关注但不迷信单元导语,它除优点之外,还存在单元目标概括得过于宽泛,提示缺乏综合性,学习方法不具体等缺陷。所以师生应该秉承关注但不迷信的态度对待单元导语,既要立足单元导语,又要根据学情超越单元导语。
二、研讨与练习的使用
“研讨与练习”部分把“研讨”放在前面是要突出学生本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练习”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课堂所学进行灵活答题,是对教学和学习成果的检验。
研讨与练习的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题目的前一部分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给出理清课文的线索。中间部分是检测课文重点的题型,具体到了课文细节的理解。后一部分是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题型,而且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例如《沁园春·长沙》的第三题是对学生书法鉴赏能力的训练;《记念刘和珍君》的最后一题要求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更多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相关历史知识。这种题目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利用写作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研讨与练习的合理安排可以帮助师生很快的理清头绪,掌握理解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研讨与练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研讨与练习中的问题进行分解、调整和细化,使之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材中插图的使用
语文教材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但师生们往往只注重文字部分的解读,而忽略对课文中插图的观察。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使课文中一些抽象的、陌生的文字信息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课本中关于细节描写和情节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训练,然后再与课文进行对比。每篇课文的作者照片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与作家相关的信息。课文中的插图是必要的,因为使用者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程度不同,而且教材中还选入了古代作品,所以在理解上会有很大的偏差。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书法插图完成练习题中的人物鉴赏题;教师能利用插图帮助北方学生很快的进入《荷塘月色》中的意境。插图可以拉近古代作品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图片呈现的服饰、礼仪、风俗、建筑格局等细节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本中书法作品、壁画、砖画等插图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去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教材设计的每部分都会有优点和缺陷,师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部分。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应该发挥与生俱来的能力,对缺陷抱着宽容的态度,灵活的加以规避,很好地做到教材资源的高效利用。
刘云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