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健 淦菁
【摘要】要做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要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其精髓,同时对学习载体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做好学习载体设计的工作,避开一些可能出现的设计误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改;学习载体设计;思路;误区
自从2010年底开始,酒店管理专业接受任务进行工学一体化教改,院系领导多次派相关教师到广州工贸学院、北京技师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研讨教改的方法和先进经验,我们也依据本学院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经过对2011级学生进行三年的教改实践,针对性地进行了反复研讨和实践,取得点滴成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人期望通过本文把这几年来一体化教改实践中关于学习载体的设计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思考进行总结归纳,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关于工学一体化教改的认识
开展工学一体化课改,首先应当深入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工学一体化的概念,并且将其深入到全体参与教改的师生,尤其是教师的灵魂深处去。
工学一体化学习体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一体化课程来源于行业、企业情况分析,依据将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顺序,通过实践专家访谈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体系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要设计特定的学习载体,而此学习载体是指某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融合到此情境中,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一体化教改要放弃以往的传统教材,重新编制学习材料,几乎是对传统教材的颠覆性的修改,学习材料包括必要的学习资料、说明书、学习工单、网络信息以及其他参考教材等;一体化教改学习场地必须除一般的教室外,还要有学习工作站和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随时安排学生进行工作任务的实践性学习(这一点对教学条件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技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结合;一体化教学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关于一体化学习载体的认识
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必须将学生的学习充分融合进入某个他感兴趣的情境中,那么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呢?一定是跟他所确定的某些学习目标相一致的情境,那就是跟他跟将来的工作过程相一致的情境。
据此,本文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载体就是指能够将某个学习任务完全融进的一个工作情境,这个情境是完全仿真的,能够把学生带进到一个工作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状态中学生能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工作中人来完成仿真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例如,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并掌握客房卫生间的清洁视觉标准是无异味、无污渍、无灰尘、无水渍,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干净的卫生间为什么不可以有水渍,卫生间不是用水清洁干净的吗?老师这时候怎样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要设计一个学习载体,即客房卫生间清洁标准比较认知,把学生带入到客房学习工作站,将两个卫生清洁后一个有水渍,另一个无水渍,让学生以一个客人的身份体验更喜欢哪个,感觉进入到哪个卫生更令自己舒服(有水渍的卫生间令自己手摸到水渍、镜子里有水渍、马桶上有水渍、地上脚踩到水渍都感觉不舒服),学生马上就会产生深刻的理解了,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也定会对此记忆深刻,把卫生间水渍处理得很好。
由上可以看出,学习载体的设计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习载体设计思路
1、一个学习载体所承载的内容要适量,并重点突出
学习载体的设计是为了某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工作任务有大有小,所以学习载体的容量也有大有小,但总体上说,只要能把工作任务承载下来即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学习单元中(一般不超过两节课的时长)完成,否则可能导致一个学习任务的分离,不完整,而致使学生技能的掌握也不完整,或难以熟练地掌握技能要领。例如,酒店接待一个旅游团队,从销售部洽谈—前厅部订房分房—礼宾部礼宾接待—接待处完成入住建账—客房部客房服务—餐饮部团餐服务—前台结账—礼宾迁出服务等,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如果把這整个过程设计由一个学习载体来承载,很难在一个学习单元内完成,而分割成几个学习单元内完成(可能会拖拉到两三个星期时间),则导致学生学了后面的忘记了的前面,还会产生疲惫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设计学习载体时可分成前厅部接待、客房部服务、餐饮部服务三个学习载体来承担学习内容,让学生分别掌握三部分内容,最后用少量的学时综合起来即可。
2、可以为学习项目设计学习载体,也可以为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学习载体
学习载体的设计大多数情况下会被认为是为了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学习项目),如前厅部的VIP接待、餐饮部的某公司年会接待等。其实,针对知识点和技能点也可以设计学习载体,比如理解前厅部的重要性,可以设计学生分组辩论会来完成;再如掌握客房用品配备的技能,可以设计由学生分别担当质检人员和客房领班,相互检查配备是否合理来完成等。
3、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有些学习项目及知识技能点难度较大,在设计学习载体时要求老师一定放下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要适合初学者身份的学生的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华而不实,比如,酒店服务心理课程中,有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人员与下属沟通交流的学习项目,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有难度的,设计学习载体时,可以由投诉处理的形式来承载,学生分别扮演管理人员和下属员工来寻找沟通的方法,体验沟通的作用,学生完全可以参与进来,可操作性强,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4、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要可检验
学习载体的设计是为了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最后是否达到目标就必须可检验。所以在设计学习载体时,就必须考虑它所承载的教学内容是否按预期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以及结束时学生自己要能表达出感受,是否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同时老师通过观察过程及结果,也可以考察检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能过程一旦结束成了一笔糊涂账。比如,前厅部重要性辩论会这个学习载体,是否较好地承载了学习任务,要在最后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了前厅重要性的要点,老师可提问学生来考察。
四、学习载体设计中容易误入的歧途
对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我们还是处于探索过程中,经验不足,并不完善,容易误入歧途。以下提出几点供参考:
1、学习载体变成了学生的作业任务
学习载体承载的是教学任务而不是作业任务,一般大部分都是在教学现场来完成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必须有能力控制好整个过程。
2、学习载体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载体
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到全部学生的参与,哪怕现场表现是少数学生完成的,但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应该是由全体学生分工参与完成的。
3、学习载体变成了话剧表演舞台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将工作任务当作学习项目来进行教学的,一定结合企业工作实际需要来设计学习载体,不能为了表演而设计表演情境。
4、学习载体在使用前学生没有明确其使用目的
前面说过学习载体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检验性,要检验其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最终目标在哪儿,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