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教育把握育人根本

2016-05-14 19:08杨记云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育人笔者德育

杨记云

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是以人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必须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培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要靠非智力的因素支配和牵动。学校的基本职责是育人,育智先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良好的教学要靠和谐的秩序做保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

1、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

主题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每学期学校都可以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进行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主题教育。例如感恩教育已经逐步成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德育特色。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为主题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本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又结合教师节,由学校政教处倡议,班主任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短信问候、手工制作贺卡祝贺,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为人师长的骄傲;结合一二九纪念日,开展“感恩昨天,珍惜今朝”的主题教育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均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历史与未来;利用世界环保日等各种环保节日,积极号召并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开展“感激大自然赐予之恩”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深入人心,不流于形式,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与好评。

2、日常教育为载体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校应时刻不忘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去,以期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例如,本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每周为父母和亲人做一件力作能及的事情,例如,帮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拖一次地,洗一次头,刷一次碗筷,买一次菜,捶一次背等,使学生体会为人父母的辛劳,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学会为家庭付出。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份,丰富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传统大学德育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但对学生做为一个最一般的人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耐挫等日常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培养。而且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它的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德育在中学生眼里是高高在上的、与现实相脱离的,也因而使他们感到德育内容空洞、难以接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分。

3、以班级活动为平台

笔者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邀请没一个学校和班级管理。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听课日形式,使家长确切了解学校的实际,建立信任自觉配合学校开展管理,并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学校在赢得家长的信任的基础上,笔者更加注意这种学校与家长合作的延伸,为此,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报告制,内容涉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布置、学校德育管理的整体思路、家长如何配合学校管理学生、家长如何与学生真心相处、学校家长委员会如何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家长每天要提醒学生的十件事,以及家长管理的问卷调查等诸多事项,力求在家校合作上做到细致。在家校沟通管理过程中,笔者时刻注意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并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方法的运用和范围的拓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的探索,不断追求,创造家校合作的新局面。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建立共情式的学生观。德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把自己看成心灵的塑造者,往往持有评价性的学生观。而心理健康教育者则把学生看作有自身需要的人,把自己看成学生的参谋或朋友,持有共情性的学生观。所谓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传达给学生。

4、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道德体验为渠道

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制定了“社会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总体规划,并积极付诸实施。充分挖掘社会道德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政教处全面配合的状态。每学期放假前,政教处同意制定本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的时间段。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建立积极的教育态度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 。因此,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枯燥的说教,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灌输和压服的态度与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在现代教育逐渐取代传统教育的今天,受教育者对于历史和自然知识的了解以及生存技能都有所增强,但却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并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才是成功的教育。从小学教学中就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各类学校都应加强对中华民族美好品德和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教师应以此为重任,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持续性,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人重要的实践活动形式,必须以人的生活幸福为本,关注人的幸福生活;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作为人的生命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笔者所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小组在新的形势下,新的理念指导下潜心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还要大胆尝试,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育人笔者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