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然而日章(2)

2016-05-14 13:45
求学·素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机缘心性名声

张爱玲双九年华便在上海滩惊艳了时光,文才倾倒众生;韩寒中学期间就凭作文大赛崭露头角,从此开启锦绣前程,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然而也有西周姜尚,七十岁还在渭水之滨垂钓,八十岁才辅助周文王成就天下事。可见,成名与年龄无关,可早可晚。(举例后快速引出材料的核心词汇,引出论述方向)

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有多少人误解了其中的深意。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最美好的年华只有年轻时那一小段夏日草木般葱茏的岁月。这是要劝勉年轻人不负青春啊!假使韩寒早早成名后却不思进取,怕只是又一个“仲永”,又怎能在日后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但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眼中只有那“早出名”三个字,于是只贪慕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只留恋浮名带给他们的荣耀光环。如果姜尚为的仅是一介虚名,又怎会用尽半生去沉潜,去等待?莫要为了虚名失了心性,努力后,成名是水到渠成的事。成名,成真名,不在早晚。(继续加深对上文例证的论述,并顺势亮出观点“成名不在早晚”)

所以,真成名还在于“心性”二字。心性不足而名声来得过早,则易“月满而亏”“物胜则衰”,犹如早开的花经不起负累而凋零;心性足而名声乏,于人反倒是种自在,况且“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纵使不成名也已无关紧要。故在我看来,成名不在于早晚,关键在于养足心性,如此,名声方能长久。(扣着“早或晚”论述心性和名声的关系)

名声来得晚一些又何妨?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心性修养的考验之一。经受不住者整日如坐针毡,备受煎熬。反之,它让你在名声不期而至之时不会骄矜,让你处于低谷时仍如幽兰坚守其志,不妄自菲薄。明代学士张居正少年成名,然主考官故意不予其头筹,磨其性子。未得功名,张居正不气不馁,待几年修行后,名扬天下之时更觉恩师深意。天才往往易夭折,只有磨砺心性,经得起风霜的人才不会迷失在钟鼓馔玉的环境中。(换个角度看待“晚”的价值,修改后的例证也更贴合实际的论证)

磨砺心性,潜心挖掘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是超越浮名牵绊的有效途径。围棋大师吴清源不仅棋艺高超,其文化修养也让人叹为观止。太早、太多的名誉并未左右他,正是因为他静若止水的境界与雄厚的实力让他的名声响彻神州。倘若胸中无半点墨水,何来风度一说?成名晚则晚矣,低头做自己该做的事即可。(对上一段落的进一步探讨)

再说,成名还需看几分机缘。机缘,琢磨不得,也无须琢磨,放下尘埃,常拂明镜,养足心性,那么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管它是早是晚,是有是无,是长是短,是好是坏,吾“自立而后立于世”,足矣!(补充论证“成名早晚不全在己”)

因此,无论成名与否,无论成名早晚,坚持追求自我、修炼自我才是我们人生应有的姿态。吾不求明达于世,但求今生真正拥有立于世的实力与心性,如曾国藩所言,“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便已无憾!(回扣上文,引用论证再次重申中心论点)

愿斯志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升格点评】修改前的文章也是一篇文采斐然、见识广博之作,但存在扣题意识不强、论述主次分寸感缺失等问题。修改后的文章做了一些改进:其一,更注重段与段之间的承接,整体感加强;其二,中心论点更鲜明集中,话题感较为凸显,所用方法是将文中每则素材都物尽其用,用事例分析界定概念、有的放矢,用事例扣合材料、引出观点,用事例印证观点、加深分析;其三,开头与结尾更加圆融、精炼。

猜你喜欢
机缘心性名声
名声和荣誉
未能复合的圆形结构 “ O ”
名声和荣誉
用道
历史重叙的缺失和反思性重叙的机缘与价值
浅析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无法看清的现实”
南法禅宗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的相似性
问答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