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琦 刘东方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动摇,这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它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了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的哲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仅鲜明的反映着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它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对世界历史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模式;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03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宣言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其中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动摇,这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来源及内容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的哲学依据,邓小平曾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鲜明的体现着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又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来源涉及马克思主义扬弃观、发展观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内涵。
首先,扬弃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产生中有其重要的历史依据。“扬弃”就是既要克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顾本国实际特点,僵化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来指导实践的弊端,又保留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发展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而中国共产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因为它既不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道路,也不是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上抄来的道路,它是对封闭僵化老路的否定和批判。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几代领导人坚持在否定意识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内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富有创造性地成功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万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体系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时代下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从“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破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向了新世纪。新世界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提出了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深入推进把这条道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正披荆斩棘,中国梦也愈加清晰,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近。
其次,科学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条件。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永无止境,不断变化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中,而创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在正确意识即正确的发展观指导下才能不断地促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正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在历史发展选择的洪流中抓住了时代的背景、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做出的正确的道路抉择。实践证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可以正确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循序渐进式的改革,使中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顺利的实现了社会的稳定转型,避免了中国在发展中走向极端化。这一发展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最后,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实现的最终目的。道路自信这种创新意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形成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也就是中国人要对自己的道路有自信心。只有中国人自己对自身的整体价值观具有充分的自信,才能自觉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让中国不断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以一种无可比拟的发展速度崛起的中国,充分展示了对自己革命道路和理论价值选择的自信,只有坚定这种道路自信,奋发向上、百折不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道路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对自己所选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自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的实现途径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坚持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所阐述的普遍发展道路,又密切联系了中国当代的具体发展道路,它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都已证实了我们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只要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既不走死板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由于中国目前并将长期处于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就赋予了“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建党百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建国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中国实际的国情,以实践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成功开辟的道路,它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之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因为它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道路,具有独特的优势,更为“中国梦”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以推进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其独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决策者也好,各级干部或老百姓也好,有一种特殊的哲学思维,就像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因为有这样的态度,遇到问题时,大家并没有卷入了抽象地意识形态争论,而是认为问题出现了,我就应该解决问题。这种意识非常的重要,首先承认了问题的存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实事求是的针对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
中国共产党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国情,得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综合国力很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因此这一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不断增强了综合国力,这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成为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就标志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成为中华文明格局开启的演进新里程。“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全新的能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必将以“中国梦”为精神寄托和承载主体。实践证明,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归宿,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道路自信,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文明型国家必将崛起,“中国梦”必将实现。
(二)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改革开放为基点的以全面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道路。正像我们领导人一再强调的那样,自从建国以来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不能割裂的。中国之所以能成长为今天如此强大的中国,既要和毛泽东等领导人构建的国家制度有关,又要和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开辟的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的模式密不可分。所以,直到今天,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国体始终没有改变,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仍然在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探索着,不断发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经济、政治等体制的改革,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历史抉择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既要联系国内自身的发展特点,又要根据国内外的发展要求,把握发展方向。充分发扬国内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在国内外条件相互转化中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把握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它又是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向往,只有真正的实现了“国富民强”它才不是一个“梦”。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而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不仅为了告诫人民,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又取得了什么,不断激发我们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走向了世界文明的舞台。
(三)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特征的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主流的发展道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发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的力量。因为自己的道路一边连接着自己的国情,一边又衔接着中国的理想世界。它既承载着过去的历史,也预示着未来的明天。中国道路的开创是有历史源头的,也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创造和积累的伟大成就。然而,中国道路的内在灵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没有这个科学的主义,这个理想的层面,道路也就不可能有灵魂的指引。更重要的也是因为,道路自己本身也是传承着中国五千年伟大的历史的辉煌,有其传统的道义。为了寻梦、实现梦、就必须先寻路。中国的道路,本来就承接着中国梦的,而中国梦也就是中国道路的信仰。无论在探索积累还是在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信我们对现代化的现代梦、社会主义的国家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的不懈追求和高度自信。中国梦虽然很让人向往,很诱惑人,但它绝不虚幻。因为在道路探索的开创中,一直坚持以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民族的梦,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国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不仅要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更要使全体人民、全部地区共同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十几亿中国人的民心所向,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真正的主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真正的使每个人感受到发展的利益和发展的成果,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方法和途径,进而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肯定,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影响及世界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在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独特的中国风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努力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需要一代又一代国人为之奋进、有所作为。我认为,其中“坚定信念”是尤为重要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振奋精神、激动人心,有助于增强自信从而坚定信念。
单纯的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巨变和发展经验。近代以来,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围绕着实现现代化进行了不同模式或发展道路的探索,而我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通过艰苦奋斗、努力创新和大胆实践,探索出一个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开拓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苏联等一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较,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力的巨大提升,突破了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国发展道路既不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但又能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优点而不失去自我,成功的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作出独创性的贡献。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相比较,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的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有效地化解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独辟蹊径的创造了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成果上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确立了我们选择道路的正确性,更加激发了我们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向前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使人们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希望,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性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模式总体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实践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时候,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国梦能否实现,成为了中国人民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完善中国的发展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我们既要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广阔前景,又应该看到发展道路中的挫折和曲折性,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思想上对道路、制度和方向认识不一致,尤其是腐败正严重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这些问题与我们的成绩不能等量齐观。更重要的是历史没有终结,未来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该做好自己该办的事,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如今,中国模式的成功更加坚信我们的宏伟目标,和伟大的历史使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
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中国就能打赢经济仗,打赢制度仗,打赢信念仗,打赢虚拟世界的传播仗。到那时,中国人将会对自己国家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和制度深怀自信,中国模式也将被世界所尊重。在这个大变局中,坚定这个道路自信,就是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只要我们坚定这个自信,中国必将战无不胜,百年复兴之梦就必将实现。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12-13.1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63,371.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复兴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