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秉政
摘要:本文采用IPC分类法统计了纺织各分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析了纺织领域专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判断出现阶段我国纺织技术的研发重点、热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展望了未来纺织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纺织;专利;发展现状;趋势分析;研究重点;热点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Patented Textile Technologies
Abstract: This paper adds up the patent filings of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by using IPC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of textile patents. It determine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and hotspots, and based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it also forecasts the hotspo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technology.
Key words: textile; patent; latest development; research hotspot and focus
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媒介,包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 5 ~ 6 年,且内容翔实准确、新颖,直接表达了技术创新的原始信息。通过对纺织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类型、专利构成类别的统计,可以分析纺织专利的发展趋势,并基于纺织专利视角了解纺织各分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本文采用IPC分类法统计了纺织各分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析了纺织领域专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判断出我国纺织技术的研发重点和热点,并结合市场情况推测未来纺织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为实现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也为我国纺织产业技术发展及产业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中,纺织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被分类在D部,D部又分别按大类、小类、大组、小组进行具体划分。本文仅涉及D部的大类,国际专利分类法对D部的大类划分及其内容如表 1所示。
一、纺织专利在我国专利技术中的地位
1. 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
截至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上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图 1),历年累计申请量达到10 411 774件,年均增长率为17.68%。其中,发明专利5 011 063件,占比48.13%;实用新型专利5 400 711件,占比51.87%。整个发展趋势可划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 — 200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年均增长率为14.28%;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略高于发明专利,但两者增幅基本一致;
第二阶段(2001 — 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81%,增速较第一阶段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其中,2001 — 2004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者申请量相差不大,增幅步调一致;2005 — 2009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增长高于实用新型专利;
第三阶段(2010 — 2013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态势变化明显,年均增长率达30.65%,增长最快,并在2013年出现高峰,申请量达到1 679 337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增长高于发明专利。2014年申请总量有所回落,主要是实用型新专利申请下降所致,发明专利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2. 纺织专利在我国专利技术领域总体处于弱势
纺织专利在我国专利技术中处于弱势地位(图 2),其所占比重整体在2%左右徘徊,且近几年有所下降。除 2002年外,1987 —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专利申请量占我国专利申请量比重在1.61% ~ 2.22%区间波动,近几年维持在1.8%±0.5%,其中2013年为1.84%,2014年为1.74%。
3. 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呈逐渐加快态势
我国纺织领域的专利申请整体上保持逐渐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76%。截至2014年,28年以来申请总量累计达到171 205件(图 3),其中,发明专利82 022件,年均增长率为17.42%;实用新型专利89 183件,年均增长率为16.2%,低于发明专利增速和整体增长水平。其中,近 5 年的增长幅度最大,2014、2013、2012、2011年分别为2010年的2.19、2.33、1.98和1.36倍;2014年受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下降的影响,申请总量小幅下跌。
从专利申请量变化角度可划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1)低速增长阶段
1987 — 2000年纺织业专利申请总量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为11.79%;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均偏小,增长缓慢。从数量上看,1992年申请总量突破千件,达到1 158件(其中发明专利337件,实用新型专利821件);2000年突破2 000件,达到2 054件(其中发明专利924件,实用新型专利1 130件)。从增长速度看,发明专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1.57%,实用新型专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2.13%,略高于发明专利。
(2)中速增长阶段
2001 — 2009年之间,专利申请总量整体增长趋势不变,年均增长率为18.70%,增速约为第一阶段的1.59倍;其中,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为20.14%,实用新型专利为17.49%。从数量上看,2001 — 2009年之间的申请总量增长较快,2009年为2001年的3.94倍。其中,2002年专利申请发生爆发式增长,申请总量达到7 300件(其中发明专利3 441件,实用新型专利3 859件),增长了223.44%,随后在2003年急剧下降,但相对2001年总量还是有所增长。2003年之后发明专利和实用型新专利增长步调基本一致。
(3)高速增长阶段
2010 — 2013年专利申请总量出现整体增长较快的趋势,增长幅度较大,年均增长率达32.57%,远高于前两个阶段。其中,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为34.26%,实用新型专利为31.04%,低于发明专利和整体增速水平。
在专利申请数量上,2010年首次突破万件,达到11 960件;2012年突破 2 万件,共23 703件;2013年达到顶峰,达27 834件;2014年增长有所回落,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降低了0.10%,发明专利下降了0.01%。
4. 纺织专利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1)虽然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但其整体上还是以代加工(OEM)为主,产品档次水平不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相对缺乏,技术发展以跟进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受技术发展的限制,且在市场保护机制缺失、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弱。随着产业升级改造,技术大幅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3)社会公共服务不完善。纺织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规模小)、散(比较分散)、远(处于中小城市,且远离市区)”特点明显,而相应的专利代理机构较少,再加上专利申请相关知识不足,申请程序手续比较繁琐,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原本就较弱的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4)人才匮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严重,且社会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相对较少。但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以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就业热点。
(5)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缓慢,且缺少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在1982年就出台了第一部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1984年出台了《专利法》,1990年出台了《著作权法》,法制体系建设整体进度缓慢,且在完善相关法制建设的同时相关配套政策及有力、有效措施并没有跟进。法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如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保护,但仿造、盗版现象仍层出不穷,这严重打击了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积极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存在较多不足,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保护机制。
二、我国纺织业专利国内、国外申请情况
1987 — 2014年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总量整体上保持增长,且增长幅度逐渐增大,年均增长率为16.76%(图 4)。
如图 4 所示,在国外申请方面,截至2014年,28年来国外申请量的增长变化不太明显,整体上增长十分缓慢,且近几年增长近乎停滞;其中,国外申请的历史最高点为2012年,申请量为1 643件,随后稍有下降,2013年为1 568件,2014年为1 615件。
国内申请方面,1987 — 2000年申请总量增长变化不太明显,其中在1992年申请量突破千件,此后虽有小幅下跌,但仍在千件左右波动;2001年突破2 000件,为2 433件,2002年出现爆发性增长(2002年增长率为157.01%),此后,自2004 — 2013年,以27.16%的平均增速大幅增长,并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申请量为29 252件。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下降,申请量为27 448件,但仍保持较高申请水平。
1. 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以国内为主
我国纺织业专利主要以国内申请为主(图 5)。从增速上看,国内申请量与专利总量的增长保持一致,年均增长率为17.58%,略高于整体增速;而国外申请量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为10.39%,低于整体增速。从数量上看,除1997年外,国内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整体上保持在70%以上,且自2008年开始超过80%,2011年开始超过90%,并在2013年达到94.91%,2014年比重为94.44%,表明我国纺织业专利在国内申请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仍以国内为主,发明专利也趋向于国内申请
纺织业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图 6)。截至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的国内申请量一直保持在97%以上。1987 — 2014年,国内申请占比历史最低点为2007年的97.47%,占比在97% ~ 98%的年份有 4个,高于99%的年份有15个。而国外申请方面,28年来申请总量不足2 000件,仅为1 216件,占实用新型专利历年申请总量的1.26%。因此,国内申请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一直占绝对地位。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纺织业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量逐渐增加并已占据优势地位(图 7)。从增速上看,截至2014年,国内申请年均增速为22.54%,而国外申请为16.75%。从比重上看,1987 — 2001年,国内申请量占比大多低于50%,其中占比超过50%的年份仅有 3 个。自 2002年以后,国内申请量占比超过53%,且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达90.35%,2014年略有下降,为89.88%,优势明显。
三、我国纺织业各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
1. 专利申请量整体上保持增长
1987 — 2014年,我国纺织业各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整体上保持增长(图 8、图 9)。其中,对申请量增长贡献较大的是D06领域,D01领域次之,D07领域最小。分阶段看,1987 — 2000年,各分支技术领域申请量增长十分缓慢,其中D06领域增长相对较快,D01领域次之,其他分支技术领域增长微弱;2001 — 2009年,增长幅度有所增加,但整体增长仍较缓慢;2010 — 2013年,除D07、D02外,其他领域的申请量增长幅度均有所提高。此后在2014年,除D01、D05仍保持增长外,其余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
如图 8 所示,D06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增长变化最为明显。第一阶段,1987 — 2001年属于低速增长阶段, D06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年均增速为12.99%,虽高于其他 6 个领域,但其申请量均在千件以下;第二阶段,2002 — 2009年属于增长较快阶段,年均增速为13.66%,略高于第一阶段,且2007年的申请量达到2 303件;第三阶段,2010 —2013年属于高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达到36.44%,是第一阶段的2.14倍,第二阶段的1.75倍,且在2013年达到申请高峰,申请量为11 241件;2014年申请量虽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万件以上。
另一个申请量增长变化较大的是D01领域,但波动较大。在1987 — 2001年之间该领域的申请量很少,且多数年份的年申请量在50件以下,2001年的申请量最高,为133件;2002年,该领域的申请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4 912件(其中发明专利2 295件,实用新型专利2 617件),此后又急剧减少,2003年的申请量仅有699件;2004 — 2014年,除2009年增长有所减少外,该领域的申请量增长趋势明显,年均增长率为21.96%,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为5 605件。
D07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变化最小,其申请量一直低于千件,1987 — 2014年累计申请3 267件,其中发明专利1 180件,占总申请量的36.12%。
2002年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总量出现爆发性增长,D01领域贡献最大,D06次之(图 9)。2002年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中各分支技术领域(D01 — D07)的占比依次为67.29%、1.34%、3.36%、4.85%、3.92%、18.47%和 0.78%。其中,D01领域所占比重超过其他领域的总和,D01和D06所占比重之和达到85.76%。另外,该年D01领域增长最为明显,增幅最大;D06领域次之,但相对D01领域要小得多。其他领域中,D03增长为负,其余 4 个领域的增长相对D01而言相当微弱,其贡献度几乎可忽略。
D01领域申请量的非突变性增长是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在2002年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根本原因(图10)。从增速上看,D01领域在2002年增速达到702.45%,2001年为73.33%,2003年出现负增长,但与2001相比仍有60.32%的增长;而D06领域在2001年增速为15.98%,2002年为48.62%,2003年为8.38%。由此看来,D06领域在2002年的增速处于合理区间。
2002年我国纺织业D01领域的专利申请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申请,其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均占主要地位(图11)。该年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总量为4 912件,其中,国内申请量为4 173件,占比84.96%,优势明显。发明专利的国外申请量为715件,占31.15%;国内申请量为1 580件,占比68.85%。实用新型专利的国外申请量仅有24件,国内申请量为2 593件,占比99.08%,占绝对优势。此外,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媒介,内容翔实准确、新颖,直接表达了技术创新的原始信息,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上述分析,2002年左右,我国纺织业在D01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较多,这也可能是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所致。
2. D06领域为我国纺织业技术研究重点
D06、D01领域分别为我国纺织业技术研究的重点、热点。中国纺织业各分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排序一致,依次为D06、D01、D03、D04、D05、D02、D07(图12、图13)。这说明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D06、D01领域,D03、D04领域次之,D07领域最少;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领域主要集中在D06领域和D01领域,D07领域最少。如图12所示,1987 —2014年,D06领域和D01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56%以上,且在2003以后,除2011年为57.03%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60%以上。其中,除2002年外,1987 — 2014年D06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3、2014年更是达到了45%以上;其中比重超过40%的年份有11个,超过35%的年份有19个。
我国纺织业在D02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偏低。截至2014年,历年累计申请量低于万件,共为7 303件,其中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为4 047件,且年申请量均低于千件,仅有2012、2013、2014年的申请量超过600件(图13、图 14)。此外,D02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大多数年份均低于6%。这反映了我国在D02领域(纺织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对国外技术依赖性较强,其发展以跟踪模仿为主。但近几年,该领域不断出现国内企业收购/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案例。比如:2010年,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了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 —— 瑞士Steiger SA(事坦格)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Steiger Fashion S.r.l);2011年,恒天集团收购了香港立信工业集团以及欧瑞康纽马格的梳理业务单元;2012年,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欧瑞康集团签订收购欧瑞康旗下天然纤维和纺机专件 2 个事业部的协议,并在2013年斥资42亿元收购了欧瑞康天然纤维纺机及专件的资产与股权(涉及欧瑞康在德国、瑞士、美国等10家公司的资产交易和全部商标以及其他的专有技术和专利),这表明我国纺织企业正在加强纺织机械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控与布局。通过这种方式掌控纺织机械领域的核心技术,有利于我国今后在此领域的技术创新,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D07领域属于我国纺织业专利布局的边缘地带。1987 — 2014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累计3 267件。其中发明专利1 180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仅在2011年达到2.21%,其余年份均低于2%。这说明此技术领域在纺织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属于专利布局的空白区;也反映出此类产品的市场较小,技术优势不明显。
3.D04领域或将成为技术研究热点
目前针织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产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如图15所示,“十二五”期间针织服装产量与梭织服装虽仍有差距,但两者均在同一数量等级上,且前者保持增长。另外,“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该行业的纤维加工量达1 341万t,与2010年相比增长63.2%;纤维加工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0%提高到25.5%。其中,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最大分领域,占比近1/3;2015年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产量为442.9万t,与2010年相比增长178.6%。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健康养老、国防军工、应急抢险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巨大需求,这些都将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带来发展机遇。这意味着D04领域或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
(1)纺织专利在我国专利技术中占比不足2%,仍处于弱势地位。其主要原因除却技术发展规律外,政治、经济环境,法制建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影响较大。
(2)我国纺织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变化整体上可分为3 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1987 — 2001年),较快增长阶段(2003 — 2009年)和高速增长阶段(2010 — 2013年)。专利申请主要以国内申请为主,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仍以国内申请为主,且近十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纺织业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明专利的国内申请开始占据优势地位。
(3)通过分析我国纺织行业各分技术领域的申请量,发现研究重点、热点分别为D06领域和D01领域;此外,推测针织加工技术、非织造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徐筱琳. 我国纺织领域专利发展的现状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8-9.
[2] 刘西平,梁炳昌. 纺织专利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探讨[J]. 毛纺科技,2005,33(6):8-11.
[3] 黄莉. 近几年我国纺织专利的现状与发展[J]. 纺织导报,2010(10):14-16.
[4] 尹方屏. 我国纺织专利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J]. 情报杂志,2009(7):66-68.
[5] 马天旗,黄文静,李杰,等. 专利分析[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