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隆
流离漂泊在外二十年的北齐佛首最终踏上回家之路,背后有命运的推动,也有两岸人的共同努力
河北博物馆曾一直展出三尊汉白玉雕佛像。只是,它们有些特别。这三尊佛像只有佛身没有佛首。佛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和阿閦佛,原供奉于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
直到今天,刘建华还记得二十年前,自己站在三尊被盗割佛像前的心情。“眼在流泪,心在流血,心痛不已”。
作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早在1990年,刘建华在河北省文物局工作时,就曾到过幽居寺考察,得以见到3尊佛像真颜。那时,它们仍是完整的。据她回忆,当时只有北京的一位专家带了相机,但是里面太黑,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不高。不过仍能确认七级舍利砖塔及塔内供奉的3尊大佛像和18尊小佛像、石碑、僧房等,当时都保存完好。
对刘建华而言,26年前的情形历历在目:“出了灵寿县就是土路,交通很不方便。我们一行五人找了一辆工具车改装的车子才到了那里。”
但辛苦奔波在她看来是值得的。因为“这件文物太重要了!”
曾坐落于幽居寺的三尊佛像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据《灵寿县志》记载:“北齐赵郡王高叡,历选太行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即幽居寺)。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亦荒废。继盛于元大德间。”
高叡为“北齐高祖、神武帝高欢弟赵郡王高琛之子”,《北齐书》及《北史》皆有他的记载。这位北齐王爷一生忠于国家,出镇地方、修筑长城、抵御突厥,立下赫赫战功,最终遭奸人杀害,34岁便英年早逝。
他这短短的一生最被人推崇的便是恪尽孝道。据记载,在为母亲守孝期间,高叡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要借助手杖才能站立,而幽居寺的这三尊佛像也是他为纪念和保佑死去的伯父、父母以及兄长而建造的。
当年,三尊佛像由宫廷工匠选用上好汉白玉材料精心打造,采用当时最好的石材——河北曲阳的汉白玉制造,动用宫廷最好的工匠,一块石头一次雕成,代表了北齐皇家雕塑的最高水准。最为难得的是佛像底座上有题记,既有确切纪年,又有造像者及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职,还有所造佛像的佛名。这是研究北齐政治、军事、官制、佛法、书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整个南北朝时期,这是唯一在题记上详细写明自己的皇室身份以及为何人造像。而且用了最好的白石、最好的工匠,说它无与伦比也不为过。”刘建华说。
正因无与伦比,三尊佛像或许才会横遭厄运——佛首先后被盗割,下落不明。
佛首被盗后,文物部门一直努力搜寻关于它们的消息,可始终一无所获。直到2014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接到一个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电话——幽居寺被盗三尊佛像中的释迦牟尼佛首在台湾出现。
流落在外20年,北齐佛首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
流散漂泊二十载
2016年初,媒体上纷纷曝出消息“星云大师将亲送北齐佛首回家”。
听闻后,《小康》记者拜访了佛光山(注:佛光山,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创办人正是星云法师)在北京的道场——“北京光中文教馆”,它坐落在北京市郊通州区温榆河西路上的一个企业园区。在园区里,除了上班族还有一些年龄各异的信众往来其中,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工作的压力与疲惫,反而时刻面带笑容,无论见到任何人都会道一声“吉祥”,使人倍感亲切。
在文教馆,星云大师的弟子慧彦法师接待了记者的来访。正是他,向记者讲述了有关佛光山与那尊回归的北齐佛首的故事。
2014年初,有佛教信徒向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提出,要把一尊北齐的释迦牟尼佛佛首捐献给佛光山。如常法师向年近九旬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汇报了此事,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尊高47厘米、重达80公斤的佛首,正是1996年河北灵寿幽居寺的被盗文物。星云大师认为,“佛教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产,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应该让佛首回归原处。”
佛光山因此迅速与国家文物局取得了联系。此后,河北省文物局便接到国家文物局的电话。
刘建华记得,当初在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文物部门发来图片请她鉴定,但第一次传来的照片尺寸太小,无法准确断定,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几天后,佛光山如常法师发来清晰的佛首照片。看到图片的那一刻,刘建华激动不已,几乎可以立刻肯定,这就是丢失多年的释迦牟尼佛首。她赶紧把图片与自己原有的照片资料进行对比,两者完全相同。
2014年7月底,国家文物局组织包括刘建华在内的四人鉴定组前往佛光山。看到佛首的瞬间,刘建华说,自己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十几年来昼思夜想、魂牵梦绕、寻寻觅觅的佛首终于见到了。”
刘建华的心情不难理解。二十年间,包括三尊佛像在内的幽居寺内文物的命运的确让人唏嘘。
1990年,先是舍利塔内的3个小佛龛被盗,文物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将小龛佛像全部搬迁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保存。
1992年春,阿閦佛首被盗,公安部门立案侦查。鉴于幽居寺地处偏僻,保护难度大,河北省文物局决定将塔内的3尊佛像搬运到河北省博物馆暂行保管。
刘建华陪同省博物馆的保安人员一同前往幽居寺搬迁佛像,到幽居寺后先给佛像拍了照,再搬动佛像。意想不到的是,佛像身体的宽度超过了塔门的宽度,佛像无法运出。“有可能塔在重新修复的时候考虑到了防盗的因素。”她分析说。
因为该塔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随意拆除塔门,为确保佛像安全,省文物局同意将塔门用钢筋水泥封堵,并加固了围墙门,更换安全锁,增加义务保护员人数。
可不幸的是,1996年,幽居寺再次失窃,释迦牟尼佛和无量寿佛的佛首同时被凿下盗走,义务文物保护员被反锁在房屋里,次日才被村民救出。经批准,文物部门忍痛拆卸了塔门,将残缺的3尊佛身移出,连同其他文物一起运回石家庄市,存放于河北省博物馆。
1997年,河北省公安部门侦破此案,抓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但被盗的石雕佛像均已流失海外。
虽没有办法找回佛首,但刘建华决定将手头掌握的佛像资料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此事。一篇《北齐赵郡王高叡造像及相关文物遗存》发表在1999年的《文物》月刊中。
身首终合璧
在经过确认佛光山佛首为幽居寺被盗文物后,将文物捐赠回大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星云大师一直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平统一事业,这样一次绝佳的“因缘”,也势必要在海峡两岸产生重大影响。
星云大师说:“将佛首割断的人要自负因果,却给了捐出佛首的信徒以因缘,藉由佛光山从文化、艺术与宗教多方面,与大陆发展良好的机缘。” 他希望能先将佛身运到台湾,使“金身合璧”,让台湾民众也能欣赏古代的文化与佛教艺术,“让他们发思古之幽情”。
次年五月,河北幽居寺释迦牟尼佛的佛身运抵台湾,连同来自河北省的54件套、77件佛造像文物一同展出。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唐龙朔三年造像碑、定窑白釉莲纹碗、鎏金铜函等。
2015年5月23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和台湾佛光山共同主办的“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塔石佛暨佛塔宝藏艺术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开幕。当天,在佛光山大雄宝殿还举行了“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赠仪式。分离20年后,佛像身首终于在台湾佛光山合璧。这在台湾当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引来众多民众的朝拜和媒体的广泛报道。
2016年2月26日,星云大师的名字又占据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头版位置,年届90高龄的他,护送着北齐佛首来到北京,并在首都机场召开了“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新闻发布会。在海外“云游”了20年后,北齐释迦牟尼佛首终于回到了大陆。随后,佛像将展开修复工作,并永久入藏于河北省博物院。
佛首的故事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事业还在继续。
不容忽视的是,两岸佛教的交流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这些年星云大师更是在海峡两岸往来穿梭弘法讲学,为“两岸一家亲”的事业不遗余力。
早在2002年1月,星云大师就曾受台湾“中央政府”委托,以江泽民总书记允许的十六个字“星云签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为原则,组成“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到台湾供奉三十七日,计五百万人瞻礼。
星云大师认为这次幽居寺佛像身首合璧,是可以和台湾迎奉佛骨舍利相媲美的两岸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北齐佛首造像回归大陆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两岸交流。”面对媒体,星云大师一再强调。
人间佛法,家国为尊
“不在三界内,超出五行中。”这是普通人对出家人最深的印象,因此常常会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出家人对世间俗事当不闻不问,只是潜心修行。就像许多文艺作品中的得道高僧大多隐居山林,而与世俗频繁往来的出家人则难免会使人有所诟病。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曾因与两岸政要的往来而被冠以“政治和尚”的头衔。但是星云大师面对强加来的诽谤严词反驳:“台湾媒体的一些人士,动不动就批评说:‘出家人还要干预社会?还要参与政治?还要表达意见?对于这种说法,我深表不认同。出家人也当兵,也纳税,出家人为什么不可以关心国事呢?至少说,我是一个没有犯法的公民,我不是被褫夺公权的受刑人,我不能关心政治吗?我不能对社会人民的福祉表达意见吗?那贫僧作为出家人,普爱世人的责任,究竟在哪里呢?”
慧彦法师向记者开示“人间佛教”的含义:“人间佛法”的精髓正在于“人间”二字,即任何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即使是出家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佛家讲求的“普爱世人”,也就让信徒从事的一切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这其中的“自我修行”,也是在这些工作中同时进行的。
修行源自社会实践,这也正与唯物主义“实践论”深深契合。
记者在参观了北京光中文教馆后,对于这种实践修行的阐释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光中文教馆本身就是阐释“人间佛法”的最佳途径。
文教馆是一座现代化建筑,文教馆的“光中”二字得名于“光大中华文化”,这里的道场不是僧人们避世的场所。这里有向人们提供素食的餐厅;有学习古琴、绘画的培训课程;有供人们学习阅读的图书馆;有为信众提供住宿的房间;还有弘扬佛法的报告厅。这里弘扬的佛法不是深玄拗口的佛经,而是平易近人的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五和“自信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里供奉的佛像虽不宏大,但却庄严,给人以内心的平和和向善的力量。
面对媒体质疑,星云大师还曾反问道:“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以后,经常受印度的国王问道。佛陀没有逃避,他是‘问政不干治。我既是佛门弟子,有什么不能效法佛陀的行为呢?我觉得当代有识之士,应该尊重佛教徒已经放弃治国的权力,但是不能叫他放弃关心人民的福祉。”
而人民的福祉,除了文化、教育、医疗和慈善等,佛光山人在“人间”一直努力的便是中国两岸的和平与统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诗歌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在台湾举行的“佛首造像回归启程典礼”上,星云大师分享了他年轻时出家后行脚云游后的经历,他说离家多年后,有一年回家乡探亲,虽然是出家人,但是仍然掩不住内心的欢喜。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家都是重要的,而国家更是重要。
早在1986年,星云大师就向蒋经国提出希望台湾开放。当时,他一心期盼的就是台湾民众能够回乡探亲。星云大师还曾表示:“我是认同‘九二共识的,因为这是两岸展开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是一种公平、平等的依据,台湾人不能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而佛教之所以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宗教,更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这也正形成了两岸交流的契机与不竭动力。
在3月1日的佛首捐赠仪式上,星云大师有感而发:“今天,佛首与佛身结合,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影响我们文化、历史,就是一件大事,我是90岁的残障老人,最近眼睛也看不到,耳朵也不灵光,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的心事不容置疑。”
佛有两个身体,一个是形象上的金身,一个是精神上的法身。像这尊北齐释迦牟尼佛,它的金身可以被利刃砍断,但是法身是无法砍断的。正如两岸人民在情感、历史、文化等方面,是任何外力都无法砍断和阻隔的,而这也正是这次北齐佛像金身合璧所带给两岸的巨大启示。
星云大师就此祈愿:“早日实现习近平主席所讲的‘两岸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