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思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实地调查对思茅区中学生体质健康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体来看思茅区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育态度不积极,学校对体育的认知度不够,由于以上的问题的存在学生的体质健康令人堪忧,针对本次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思茅区中学生的体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 思茅区 中学生 体质健康 数据分析
一、思茅区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思茅区中学学生的平均身高男女都低于同年龄段全国的平均水平,男生低2.05cm,女生低2.13cm;体重比同年龄全国高中生的体重平均值轻2.14kg,女生的体重比同年龄的体重平均值重1.21kg;肺活量平均高于同龄全国及格水平113ml,女生的肺活量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及格水平81ml,经独立样本检验对比,全国平均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营养跟不上影响到了身高的发育,高中女生由于不爱运动造成体重偏高,在高原地区高中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发展的比较好。
(二)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与国家标准对比分析
根据监测结果,思茅区中学学生的速度(50米跑)素质处于较低的水平,男生低于全国良好水平0.2秒,女生低于全国良好水平0.3秒;立定跳远男生低于全国良好值0.11cm,女生低于全国良好值0.13cm;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坐位体前屈男生低于全国良好值1.6cm,女生的坐位体前屈低于全国良好值1.3cm,经检验对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思茅区中学学生腿部爆发力、身体的协调能力、腹部肌肉连续工作的能力、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都相对较差。
(三)学生身体指标的分析
身体形态特征的形成可能与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系,根据科学研究报道,生长发育水平与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由于思茅区本身是欠发达的边疆地区来城里读书的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区,而从小的生活及饮食营养跟不上造成很多学生发育等出现很大问题,除此之外,父母的身高体重对孩子有一定的遗传影响,但后天的营养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高体重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可能造成身体形态发育。身体素质除与身体形态、机能的发育水平密切相关外,更主要的是依赖于体育锻炼的影响,经监测访谈,98%的学生运动的地点是在学校,因此学校体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从调查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思茅区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除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这与思茅区中学重视体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开设的体育项目达不到对学生加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学校体育教学项目开设不平衡有关。
(四)学生体育态度访谈分析
通过实地的观察与访谈了解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大部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很单一,参加体育运动每周的次数大多在2次左右,而大部分女生不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也有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但由于各种情况无法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说明思茅区中学学生的体育态度不极,对体育运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健身作用的认知程度不够,主观上没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而较少的体育课堂无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沉重的学业与升学压力下,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不是很好,学校的重视态度也不够。所以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密不可分的。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学阶段也是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阶段,可以看出思茅区中学学生的体育态度不积极,对体育运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健身作用的认知程度较低,没有细化体育锻炼,主观上没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对学生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后天的营养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说遗传因素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的,而体育锻炼是对体质健康的最好途径,所以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主要在于自身,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体育态度造就一个良好的体质。
(二)建议
1.重视学校体育,积极的体育活动与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开设学生喜爱的特色体育项目,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赛事,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在教学内容上应针对不同身体特征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体育课程。
3.体育课的内容应加强关于身体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柔韧素质的练习,并改进素质教学课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娱乐中提高身体各方面素质水平。
4.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建多维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新形式,在开放式体育课堂上,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改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体育知识,接受正确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编.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杨秀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3.
[3] 杨贵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体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4] 韦君湘,吴国天.广西高校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2004,5.
[5] 马永红,刘永河.影响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人为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