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不能止步于实验室

2016-05-14 14:39张利娟
中国报道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张利娟

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2015年10月1日,由习近平主席签署、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今年2月,国务院研究讨论批准和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从《转化法》《规定》到《方案》,三者形成了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部署具体任务的“三部曲”,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睡”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6月初,英国《自然》杂志新的排行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

无论是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是论文发表数量,在全世界的排名座次上,中国都名列前茅。然而,在专利与论文数量大幅跃升的同时,我国的创新能力并未同步提高。彭博社的有关统计显示,在2015年全球创新能力50强的国家中,中国仅居第22位。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已成共识,而要使科技创新快速成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成果“转化”不放松。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技术市场的成交额已经达到983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从结构上看,80%左右是企业进行转让和吸纳的,高校、科研院所在转化成果时还有一些障碍。

“我们做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项目,一类是中石化集团项目。国家的科研项目通常周期比较长,一般一个项目都是四五年,在做国家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申请专利、发表论文都比较容易。”一位石油相关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如是说。

据该科研人员透露,国家科研项目验收完毕后,考核基本要等两年时间,如果项目在考核中能获得国家相关奖项,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就能获得相关证书或奖励,如果没有获得,这个项目基本就不再会被关注,至于项目最终在实际生产中是否得到应用,也就不得而知。

李老师是国内某知名大学的副教授,当被问及自己所做科研项目的转化情况时,他坦言“不清楚”,“我们做项目更多考虑的是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如何发表论文、在什么期刊上发表以及这个科研结果是否获奖。学校对我们的考核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没有成果转化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总之,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作为我国科研力量重镇的高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不容乐观。

转化障碍有哪些

一方面是世界领先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论文发表数量,一方面却是极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因此,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焦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指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主客观都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相同。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本身可能就是障碍。一个企业有没有动力、是不是认识到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来使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等,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有一个惯性运行很难改变的问题,而且形成新的能力有一个过程。”

在王志刚看来,企业应该成为科研项目决策、投入、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客观上讲,企业能不能带动高校、科研机构,包括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包括带动金融、投资等机构,真正实现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目前看还有一些难题。同时,从法律、政策的层面现在也有不少难题。

“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不能在企业与高校间有效流动,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一些企业也不愿创新和投资,提升产品质量。”陕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玉明说。

“孤岛现象”亟待消除

“科学研究不能仅满足于提出新想法、写出技术报告、发表科研论文、形成专利,更要密切结合到关键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去,以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使命。”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那么,科技创新如何才能不仅仅限于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能够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值得探析。

“我们所做中石化集团的一些科研项目,立项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下游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这类项目的科研转化成果短期内比较容易看到。”上述石油相关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我认为科研项目的立项应该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这样的话,从立项到科研再到转化就能形成一条龙。但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项目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障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完全相同是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说,“高校、企业在科研创新方面应共同设计研究方向,加深、加强对接。”

王志刚认为,要想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形成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新格局。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要破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首先要取消审批程序;其次,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规定程序自主处理;再次,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鼓励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最后,要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