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刚
1958年,奥林巴斯公司给设计师米谷美久下达了一项指令:设计出一台6000日元的相机。1963年,这台体积小巧、外观精美、采用横向翻转反光镜的半格单反相机上市,命名为PEN F,风靡一时,连续推出了3款,生产了8年。近60年后,奥林巴斯推出了一台同样命名为PEN-F的数码无反相机,向传奇的PEN F致敬。
数码PEN-F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因为它太特别了。首先,它的外观古朴典雅,文艺范十足;第二,它的上市价格近8000元,超过了3年前上市的奥林巴斯旗舰机OM-D E-M1。这样一台相机实际体验如何呢?
见到真机的第一眼,笔者就喜欢上了它。这台银、黑相间的相机刻意模仿几十年前的传统旁轴相机,但又融入了现代相机的理念,设计感十足。简单地说,它的机身上布满了方和圆:长方形的机身前面光溜溜的,没有常见的握持手柄,靠仿皮的蒙皮增加手感;背后是长方形可折叠翻转的液晶屏;圆形部件就太多了,仅机顶左侧就有圆形的快门钮、前拨轮、曝光补偿转盘、后波轮、模式转盘5个圆形部件;机顶右侧有独特的圆形开机转盘(窃以为这个转盘有点过度设计,完全可以多放几个功能);前面有基本对称的4个圆形部件;而后面有圆形的取景器眼罩、7个圆形旋钮、圆形的四向多功能控制盘。
机身由镁合金和铝合金制造,工艺精湛。装上镜头,机身上竟然找不到一颗螺钉,十分罕见。它的质感不错,拿起来有沉甸甸的感觉,但实际其实只有427克。体积在近两年生产的奥林巴斯无反相机中也几乎是最小的,甚至小于以小巧著称的OM-D E-M10。
PEN-F不光是外观精美,性能也很棒。它创造了几项奥林巴斯无反相机的纪录:一是它是首款采用2000万以上像素的奥林巴斯数码无反相机,像素比目前的旗舰机OM-D E-M1还高400万;二是它的机身五轴防抖功能性能最强,可以达到等效增加快门速度5级的效果;三是它是首款有电子取景器(EVF)的奥林巴斯PEN系列无反相机。它的快门系统、最高连拍速度与旗舰机E-M1完全一样,沿用了之前机型上的多种滤镜效果,并增加了单独的黑白(Mono)摄影模式,E-M5 II上出现的高像素模式也保留下来。而且由于像素提高,高像素模式下用RAW格式可以得到等效8000万像素的拍摄效果,已经超过了专业全画幅单反。不过,高像素模式还有一些限制,比如只能拍摄静止物体、需要使用三脚架、最小光圈只能达到f/11等,只适合拍摄风光、静物。
由于PEN-F在设计时考虑外观较多,机身轻、小,没有手柄,因此它只适合与体积不大的镜头配合使用,大光圈定焦头更佳。比如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17mm F1.8、
M. Zuiko Digital ED 12mm F2、M.Zuiko Digital 25mm F1.8等。为了不影响E-M1的销售,它的部分性能进行了简化,比如:对焦系统只采用了反差检测自动对焦,而没有采用反差、相位混合式自动对焦系统;电子取景器的放大倍率略低于E-M1;机身没有防尘、防潮设计;没有专门设计的竖拍手柄等。总之,它并不是用来工作的旗舰机,更适合都市白领和文艺青年背着在城市里街拍、旅游——即使背着不用也很拉风。
这台相机对焦很快,快门声音和震动很小,配合防抖功能单手持机,大部分时候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我曾经多次用M.Zuiko Digital 17mm F1.8镜头、1/15s的快门速度手持拍摄,成功率在80%以上。它还有专门的静音模式,开启后相机自动采用电子前帘快门,完全没有声音,非常适合在剧院等场合拍摄。
笔者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PEN-F的小缺点。最明显的一个是它底部的三脚架螺孔过于靠前,使用带快装板的云台时有可能造成机身、镜头与云台“打架”现象,购买云台时最好先试一下;其次,不得不提一下它那很高的价格。这台相机上市时价格高达近8000元,现在也要在7500元以上。一台非旗舰相机卖得比旗舰都贵,令人费解。
奥林巴斯著名相机设计师米谷美久曾说过,“我只制造我需要,而世界上还没有的照相机”。对于奥林巴斯来说,数码PEN-F的确达到了米谷美久先生的要求。但能否像1960年代的胶片PEN F那样热销,尚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