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1945年,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周伙村。他是家中长子,下面有4个妹妹,幺妹曹文芳比他小整整12岁。4个妹妹中,小妹和曹文轩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得到他的呵护和关爱也最多。
时光带不走手足情
对年幼的曹文芳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坐在家门口等哥哥下班,哥哥也从来没让她失望过,不是给她带回来几个果糖,就是几根漂亮的皮筋,他的口袋总是能变出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回想往事,曹文芳总能看到哥哥的一个形象:夜晚的星空下,一个消瘦却结实的男孩,让妹妹骑坐在自己的脖子上,沿着田边的小道,步行几里路,穿过三四个漆黑寂静的村庄,还要穿过有鬼火闪烁的荒野,露水打湿了裤腿,一路颤颤抖抖地高唱着给自己壮胆,却引来黑暗里一阵狗吠,吓得他驮着妹妹一路狂奔,气喘吁吁……而这只是为了带小妹去远村看一场电影……
曹文芳10岁那年,曹文轩从北京带回一块的确良布料,白底小碎花。母亲原本打算是给二姐或三姐做一件短袖衫。曹文芳知道后,央求哥哥把花布送给自己。曹文轩答应了,曹文芳还不放心,要求哥哥写一张证明,证明这花布是买给自己做衣服的。于是曹文轩很隆重地写了一张证明。写完,曹文轩又在名字上加印了一个红彤彤的手指印。曹文芳抓着哥哥的证明信,大声朗读,还告诉母亲:“哥哥给我按了手指印。”这事直到现在还成为全家人的笑谈。
兄妹逐梦文学路
1982年,16岁的曹文芳考上了盐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偏僻的乡村学校做舞蹈老师。那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紧挨着一座空军机场,每天盘旋不止的飞机轰得人头昏心慌。她好似被人遗忘了,寂寞而孤独。
曹文芳给远在北京的哥哥写信诉苦。哥哥回信说:“这不一定是坏事,或许将来会变成你的财富……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是否学着写小说?你的感觉不错,试试看,先看些小说,然后写起来,写成什么样,且不管它……”就这样,曹文芳开始写作。在寂静的校园里,没日没夜地阅读、写。
曹文轩愿意帮身处困境中的小妹编织一个美丽的梦,但是梦想的实现却是他无法代劳的,他对父亲说:“小妹发一篇两篇又有什么意义,写作是个苦差事,只有真的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图那些虚名,只能是一时痛快。”他唯一做的就是不停地给曹文芳开书单,叮嘱她坚持下去。有哥哥在前面引路,曹文芳一直没有放弃。
1989年,曹文芳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曹文轩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哥哥首先要祝贺你已经成家了,但哥哥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女人,希望你有些成就,能继续坚持读书写作,要知道,生活是转瞬即逝的,而写作,则能留存住那些美好的东西。”曹文芳记住了哥哥话,后来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家庭事务多么琐碎,她始终都没有放下手里的笔。
一场自我实现的比赛
1996年,父亲曹桂生去世了,全家人陷入极度的悲痛当中,曹文芳精神状况最差,每晚失眠。曹文轩故意“凶”妹妹:“你看看你,自从爸走后,你每天都浑浑噩噩,我给你半年的时间,我们俩比比,看谁写的东西多,不求质量,只求数量。”曹文轩这么做,只是想让妹妹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曹文芳也明白了哥哥的苦心,她答应下来:“好,比就比。”
在兄妹的比拼下,曹文轩顺利地完成了代表作《草房子》。而曹文芳也没让哥哥失望,那段时间,她写了十几篇短篇小说,曹文轩看后,默默叫好。
1997年初,曹文轩建议妹妹以碱地的生活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曹文芳却没信心。“你试了才知道行不行,我说你可以,你要是不想让我失望,就试试。”这是哥哥第一次这么严肃跟自己说话,曹文芳心里即使想打退堂鼓,嘴上也不敢说,只好决定试试看。
起初曹文芳怎么也写不好,曹文轩从北京回来,曹文芳就请他看。曹文轩看一次,剖析一次,曹文芳就得重写一次。到后来,哥哥回来时,曹文芳都没勇气让他看了。妹妹不给看,曹文轩就要抢着看,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
家人都劝曹文轩:“你就给小妹一点鼓励,能过去就过去,别把小妹的信心都搞没了。”曹文轩却丝毫不讲情面:“小说是给人看的,这根本就不是能将就的东西,我现在惯她,其实是害她。”就这样反反复复写了三四年,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听从哥哥建议,写一些短篇小说,换换思路,或者换其他长篇小说写。
这篇小说曹文芳写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够令人满意,因为哥哥的坚持,曹文芳只得捡起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写了整整10年,最终完成了长篇小说《天空的天》。
兄妹俩在文学的道路上相互勉励,共同前进。有一次曹文芳请哥哥帮她的一部小说起名。半夜,熟睡的曹文芳被哥哥的电话吵醒,原来曹文轩半夜突然有了灵感。而曹文轩则说:“我以为,小妹人生最成功的方面并不在文学上有多大成就,而是她知道了怎样去打理自己的生活,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曹文芳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知道,是哥哥教会了她幸福的能力。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