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志 何东晓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训练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加。格斗对抗性项群也因为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特点而被很多人喜爱,该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本篇文章通过查阅高原训练以及格斗对抗性项群的资料文献,研究高原训练对格斗对抗项目的利弊,以及如何科学的对格斗对抗项目进行高原训练,以此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
关键词 高原训练 格斗类对抗 影响
一、高原训练的介绍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手段,尤其自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后,在国内外运动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研究,高原训练的实质就是高原环境结合运动训练来提高最大摄氧量和有氧运动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底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高原地区除气干燥、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等特点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大气中含氧量低,因此,运动员从平原到高原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运动员由平原进入高原后,高原期间,运动员的晨脉或心率普遍高于平原值,训练后期有所下降,且保持稳定,返回平原后2-3周内晨脉或心率一般低于上高原前的水平。血乳酸变化的一般特点是:以同样强度运动时,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值,相同内容的测试,血乳酸值逐周递减;血乳酸峰值普遍超过平原训练期间的值;初上高原时,乳酸—速度曲线左移,随时间延长,乳酸—速度曲线右移,体重和体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二、格斗对抗项群的介绍
根据田麦久的项群训练理论,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包括拳击、散打、跆拳道、击剑、柔道、摔跤等,这些都是奥运会、全运会中的金牌大户。它们具有对抗性的项目,具有一对一竞技,以得分取胜等竞技特点,其运动特点首先在于既要在力量上,又要在形式上战胜对手,不断变化着的动作。其次,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而且还要考虑战术的特点,并使自己的动作适应这些特点。与敏锐知觉的同时,在这些动作的心理活动结构中,还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以及对对手动作做出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
三、格斗对抗性项群进行高原训练利弊的对比分析
(一)高原训练对加强格斗对抗性项目耐力分析
高原训练对有氧项目(持续2分钟以上的项目)的竞技能力有不利的影响,因为气压下降使得(持续2分钟以上的项目)氧分压降低。这导致了肺内氧气向血液的弥散量减少,对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在高度为1524米(5000英尺)时,就可见到。但也正是利用了这一负面影响,才能获得高原训练的最佳效果。另外,由于高原相对缺氧,通过高原训练,最大摄氧量可增长5%,肺活量增长7%,最大肺通气量增长13-20%,呼吸商增长7%。上述事实说明高原训练可大幅度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乳酸的浓度,从而提高机体的耐乳酸水平,经过科学的高原训练,运动员的代谢反应良好,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可从高原训练最初的正常值回升,并在平原赛前达到平原常规训练难以达到的水平。总之,通过高原训练,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性反应而逐渐可习惯低氧环境,进而在适应的基础上明显提高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格斗对抗性项目的比赛大多需要消耗大量体力,通过高原训练加强运动员的耐力,对于格斗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来说是有利的。
(二)高原训练对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又称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好坏取决于无氧代谢的能力,由于磷酸原供能的时间很短,所以无氧耐力主要取决于糖酵解的能力,要改善无氧耐力必须首先提高糖酵解能力。提高糖酵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这样才能提高运动过程中糖酵解供能的比例,使机体内有明显的乳酸积累。大量的乳酸积累可刺激机体对酸性物质的缓和适应,从而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目前常用的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是最高乳酸训练,二是乳酸耐受训练。但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反复的高强度间歇运动。
綜上所述,在高原进行格斗对抗项目的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但相对于爆发力和力量的提高却不利。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更好的协调、选择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四、结语
格斗对抗性项大多数项目都是既要有较强的无氧能力,也要求有较强的有氧运动能力。在高原上训练,可以大幅度的增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只要把握好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关系,在增强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同时,保持住运动员无氧运动的能力水平,便能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肖存翕.浙江省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5.
[2]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J].田径.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