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家庭因素刍议

2016-05-14 16:38马秀玉王朗
法制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犯罪家庭因素

马秀玉 王朗

摘要: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社会难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趋势明显,且呈现出低龄化、预谋化、团伙化等特点。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中家庭因素占比最大,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保持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58-02

作者简介:马秀玉(1982-),女,江苏泗洪人,宿迁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助理检察员,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未成年人犯罪及其权益保护。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

未成年人是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概念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依据我国刑法,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文研究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主要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触犯刑法的行为,以及未构成犯罪的各种越轨行为的总称。[1]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基本特点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根据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约占所有刑事犯罪中的70%,低龄化、团伙化趋势明显,手段也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方向发展。[2]就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而言,归纳如下:

(一)犯罪专业化、团伙化特征明显

经过对现有未成年人犯罪资料的分析,未成年人团伙作案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发展态势,在犯罪的过程中形成结构稳定的斗殴团伙、抢盗团伙等。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较小,共同作案能减少孤独感,加强分工,克服恐慌,从而提升作案的成功率。[3]

(二)犯罪的主要群体为文化程度低、无业闲散的农村未成年男性

经过对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资料的梳理,我们认为未成年人中男性较女性犯罪比重大,16—18岁的未成年人在整个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比最高。犯罪的未成年人普遍文化程度很低,尤其是失学未成年人是犯罪高发人群,农村籍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较大。[4]

(三)犯罪前预谋趋势明显,而且暴力犯罪占比较大

未成年人年龄因为其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辩证思维能力较差,所以犯罪时盲目性明显,做事不计后果,所实施的暴行往往让人嗔目。经过对犯罪卷宗的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未成年人犯罪突发性特点不同,当下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体现出明显的事前预谋性特点。往往都是多次“踩点”,精心谋划,而且事后损毁现场,销毁证据,威胁当事人,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征。[5]

三、未成年人犯罪中家庭因素分析

经过对现有未成年人犯罪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除去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外,负面的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中占比最大。具体而言,负面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架构的塌陷、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以及家庭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完善。[6]

(一)家庭架构的塌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内部有其运行的共性合理结构。家庭架构的塌陷并不是构成犯罪的直接原因,但通过对现有未成年人犯罪资料的分析,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的确容易导致其子女出现不良行为。我们认为这类家庭主要包括迫于生计,主要监护人外出后形成的留守家庭;各种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离异重建等原因形成的破损家庭等。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极易导致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纾解,忧虑、孤独、自卑,如果此时再有社会负面因素的介入,未成年人就已经游走在犯罪的边缘。[7]

(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

经过对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资料的分析,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不当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暴力型即家长惯以训斥甚至是打骂的手段对子女进行管理教育;溺爱型即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一味地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需求;放任型即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可以想见这些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危害有多大。[8]

(三)家庭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完善

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的差距也在拉大,各种因事、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屡见不鲜。家庭经济困顿、家庭内文化氛围的缺失往往造成未成年人难以接受系统、良好的家庭、社会教育,如果此时身边恰有不良的交友、不当的社会诱因就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现实案例中,很多出身贫寒的未成年人就是因为年纪小,抵挡不住诱惑,最终走向财产型犯罪的道路。[9]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对策

管子云:“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必滋生,而上位危也”,未成年人教育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我们在办理各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家庭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守住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家庭、家长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未成年人本身素质的高低。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从自身做起,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10]

(二)保持家庭成员乐观向上的心态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未全,情感脆弱而敏感,他们往往能感受到父母微小的情绪变化。现代社会竞争残酷,心理障碍成为困扰成年人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家长不能保证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情绪稳定、行为适度,极易把各种消极情绪传递给未成年人。面对孩子时,父母必须经常提醒自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家庭氛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建设,努力做到“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和放心。[11]

(三)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常言说孩子是种子,家庭是土壤,家庭氛围就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空气和水分。在现实家庭生活中,我们鼓励父母尽可能多的和孩子沟通交流,每天十分钟听听孩子心里梦,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有爱的家庭中的一员,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对家庭充满信心和依恋。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迈向世界超强的征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毫无疑问,它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但首先是家庭的努力与付出,只有全社会的家庭正视、重视起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才能守住第一道关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杨洋.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10.

[2]赵敏.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6):44.

[3]王旌棘.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EB/OL].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12/id/384646.shtml,2009-12-08.

[4]陈苇石婷.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5):48-50.

[5]王旌棘.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EB/OL].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12/id/384646.shtml,2009-12-08.

[6]李新玲.未成年人犯罪更趋低龄化家庭是主要因素之一[N].中国青年报,2015-04-24(6).

[7]胡月香.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4(4):88.

[8]王俊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与预防[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3):54.

[9]陈苇,石婷.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5):48-50.

[10]张彦华.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J].法制与经济,2011(2):98.

[11]陈秀娟.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EB/OL].重庆法院网,http://cqfy.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10/id/629643.shtml,2012-10-19.

猜你喜欢
犯罪家庭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Televisions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什么是犯罪?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