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正朝服务型政府转型,事业单位的改革随之成为政府改革的重点。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各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针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意识较薄弱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并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合理的奖惩条例等措施,以期更好的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事业长期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新制度;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随着我国新制度的不断实施,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基于新制度的准则,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也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制度下的改革,形成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合力效应[1]。本文就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结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提出一系列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根据国家会计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进行的旨在保证财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财务活动合法的内部管理活动[2]。目前事业单位正处于转型阶段,受内部控制理念以及传统的管理体会制度等约束,加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空缺,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薄弱。主要表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意识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责权落实不到位等。
二、新制度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一)新制度规范会计报告体系
会计报表作为财务部门以及上级单位了解财政,掌握相关政策并指导预算及执行重要资料,是反映单位财务、收支及收支计划基础。新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相关体系:财务报告均由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说明书构成,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附注构成[3]。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事业相关单位年度财务报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系列新制度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报告体系,更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二)新制度强调信息实用性
新制度注重信息实用性,注重资产的价值管理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以便信息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现实状况以及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新制度下,资产类的会计科目由原来的11个增为17个,其中新增的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文物文化资产以及待处置资产损益。该种变化反映出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的公共部门也同样重视资产价值管理并注重单位资产状况的真实反映。在新制度的准则下,负债类会计科目新增“应付职工薪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三项,均反映履行的各种现时义务。此外,净资产类会计科目也有所增加,对于细化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及非财政资金核算以及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的严肃性做出进一步的强调。
(三)新制度注重体现资产变动情况
新制度规定,财务报表以资产的负债、收入支出、财政拨款的收支组成的会计报表、报表附注构成。其中新的资产负债相关表以“资产=负债+净资产”表达财务情况。新的收支表更加清晰地表达收入来源以及支出去向,对于相关事业单位收支变动情况以及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具有更加真实的反映,它以上下排列格式及事业基金形成步骤分别反映各项收支结余情况,其中包括事业类收入、支出,事业、经营、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以及非财政拨款结余和转入事业基金。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加强员工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建设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对于事业单位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及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4]。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导致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相比其他企业相对较薄弱。员工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导致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完善,因此,加强员工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从思想意识的层面上做好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使事业单位得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从而最大化限度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效能。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宣传力度,对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可通过知识讲座、交流座谈以及在线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宣传,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宣传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员工从上至下都能形成一股很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进而激发出事业单位的整体配合工作的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作用,真正达到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经济发展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长期有效发展。
(二)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仍然不十分健全,其相关核算工作不十分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岗位设置不科学,票据等审查监管力度不够,新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等,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单位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监督内部的相关经济活动,从而导致单位缺乏应有的监督作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提高
在新制度的准则下,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例如:完善财务预算、内部奖惩、资产盘点、考核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等制度,此外,在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后,还需加强其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起到作用。由于资金及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管理的对象,因此,可采用轮换员工的定期检查、专人负责盘点等方式来杜绝单位腐败行为并保障资产完整,对事业单位资产增减状况进行记录,这有利于事业单位对资金及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掌握。
(三)重视评价工作,实施奖惩措施
事业单位通常将审批或经费支配的权利赋予主要负责人,这就导致责任无法落实到位,考核管理无法有效实施。由于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导致出现主要负责人权利不受约束而责任却不承担的现象,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项目决算及绩效评价无法有效实施。因此,为有效保证严格实施并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重视员工评价制度,并有效实施内部奖惩措施,从而改善全体上下员工的工作状态并提高其工作状态。单位可设置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负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以达到有效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
事业单位可采用内部评价联合外部评价的方式,通过内部评价可有效避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从而达到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通过外部评价,引进会计事务所的等相关中介机构,已达到强化监督及执行的作用。对于对单位有贡献的员工,事业单位可采取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或其他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形式。同时,对于有损单位的员工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违法乱纪的员工尤其需要加大惩罚力度。实现权力责任到人,重视员工评价工作,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将有效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迎来新挑战。健全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健康长效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新制度的实施下,我国事业单位将以更高的标准及要求来实施内部会计制度。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不仅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依据,为大量工作的开展方法及开展形式提供新的方向。因此,在新制度的准则下,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员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意识的建设,完善健全审计工作、奖惩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实现责权明确,注重评价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为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
参考文献:
[1]吕会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于财务,2013(16):119-120.
[2]高海燕.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 62-63.
[3]苗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于财务,2014 (02中):103-104.
[4]梁结红.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当代经济,2014 (24):68-69.
(作者单位:淄博市张店区劳动就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