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实不同

2016-05-14 14:04姜振营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史学选项考查

姜振营

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语文试题,分别设置为新课标Ⅰ、Ⅱ和Ⅲ卷。初看,今年的题目“似曾相识”;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它的“暗流涌动”。特别是全国Ⅰ卷,在大体框架稳定的情况下,内部的变化更大一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选文类型、题量、题型、选项在文中的分布区域、赋分等方面没有变化。选文仍为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本,属于历史学、文字学范畴,很好地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个题目均为客观选择题,选项分别分布在文本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和全文。分数值均为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每个选项的表述上。往年的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改造较为简单,有模式化倾向,考生只要把选项与原文逐一比较,即可用张冠李戴、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变未知为已知等方法得出答案。但是今年明显加大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题干要求是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显然,选项是对原文意思的重新表述,如果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机械对照,可能会觉得每个选项都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因而找不到答案。

第2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的表述为:“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说法有误,其中“它”指句首的“旧史学”。原文说“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强调的只是旧史学中“经不住史证”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旧史学”,此说扩大了陈述对象的范围。

如果使用机械对照的方法,可能会把本题错因聚焦在选项开头“旧史学的研究”上,认为原文说的是“旧史学”,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须知“古史辨派”只能批判旧史学的“研究”,不可能批判旧史学的其他方面,其中包含一定的推理。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板块的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古诗鉴赏”方面。往年的古诗阅读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是“鉴”和“赏”的结合,先“鉴”后“赏”;只有正确地“鉴”,才能很好地“赏”;如果“鉴”出错误,“赏”就很难得分。今年的重点在于“赏”。

如第9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干中不再对“表达方法”设问,直接表明诗中所使用的方法是“用典”,无需考生鉴别。揣摩典故所表达的感情不像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那样简单,考生需要整体阅读古诗,把握其结构和主旨,还要结合诗歌的注释内容,才能尽可能地接近答案。

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从金陵遥望长江所见之景,展现水势浩淼、气势宏大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的豪情。五六句接着回忆了六朝的兴替和三吴之地的狭小。七八句陈述唐王朝统一之后出现的祥和安宁的局面。最后才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这个典故下面有注释。综合这些内容,才能捕捉作者感情:“今日任公子”,显然是作者自比;“罢钓竿”,不需垂钓,首先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也暗示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无所事事,是一种无处施展才华的悲凉之情。

本题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去那种“先指认手法,再回归原文附和解释,最后笼统地美化”的答题模式已经失效。前面第8题,要求概括景物特点及写作用意,考查的重点也同样是以上两种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仍然是小说。设题形式还是一个五选二的选择题加上三个简答题,但每个简答题设问的指向颇有新意。前几年,新课标卷在小说阅读的考查角度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例如:2013年选择的是阿城的小说《峡谷》,第(2)题考查“骑手”的特点;2014年选择的是叶紫的《古渡头》,第(2)题考查的是“渡夫”的性格特点;2015年的《马兰花》,第(3)题考查“马兰花”的性格特征。2016年的乙卷不再出现这些“经典”题型。

其中第(2)题要求“结合全文”对小说标题的寓意作简要分析,注意是对“标题寓意”的提问,而不是对“标题作用”的提问,这种题目在以前的课标试卷中并不多见。考生很可能会照搬答题模式,从作品结构、人物性格心理等方面错误作答。解题时必须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作品主题有了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确作答。

“锄”是一种农具,它在作品中的寓意首先是和人物融为一体的:“锄”是六安爷厚重人生和勤劳精神的象征;“锄”作为一种即将被淘汰的工具,它又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又让人联想到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告别传统生活方式时人们内心的感情。

第(3)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不是小说阅读常见的对情节、细节、环境描写等作用的提问,题型新颖。解题时首先要回归文本,结合作品语言背景,思考它在社会环境描写方面和作品结构方面的作用,回答才能完整。这些较为夸张的词语有“几千代几百代”“几千斤几万斤”: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③与下文百亩园的被出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4)题,探究内容从文中重要语句开始,“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出自六安爷之口,根据题干提示,解答时首先指向人物形象:①六安爷用此话回应村民的好意劝阻,表现出一种温和固执的性格特点;②六安爷将要失明,百亩园作为土地也将消失,让人看到六安爷心中的痛苦。其次指向作品主题方面:①劳作的土地不存在了,还要“过瘾”,是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结束,“锄地”只是为了过瘾,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叹惋。

几个题目的设置虽然比往年有变化,但完全立足于文本,紧扣文体特点,且在考生的知识范围之内,灵活地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的选文虽然仍为人物传记,但它不回避社会热点,题目的设置也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是探究题的设置,往年的实用类文本设题大多简单明白,考生只需寻章摘句,略微归纳整理即可得到答案;今年的探究题真正地体现出“探究”色彩,需要考生去精读文本,思考文本,并深挖文本内涵。

第12题的第(4)小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蕴含在全部文本内容之中,但文中又没有现成的语句把这个关系明示出来,使用简单的筛选方法已经不可能找到答案。需要考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先使用筛选的方法找到它们,然后从传主一次次的“剥离”和“寻找”之中去高度提炼概括: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又激发剥离的愿望。第二问要求回答“有哪些表现”,仍然要求考生围绕传主的生平经历去概括(注意从“剥离”“寻找”的角度概括):①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新的世界;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题目让人耳目一新,虽然还是成语、病句、衔接、补写、图文转换等内容,但形式更加新颖灵活。首先是成语辨析题降低了难度,考查内容由原来的四个成语变成现在的六个成语,考生只要理解其中两个成语的意思,差不多就能用排除的方法找到答案;其次是语句衔接题目,考查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语句衔接,而是考查代词、副词、关联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综合运用,它和下面的补写语句、图文转换,都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文

全国Ⅰ卷作文,题意明朗,立意多元,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漫画内容作为全国卷作文试题也是有传统的,基本上是隔几年出现一次,如2007年的《摔了一跤》、2010年的《有鱼吃谁还捉老鼠》等,今年又回归到漫画作文中,不算新颖,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炒作的背景下,也让人感觉多少有点意外。从本题的要求上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限制性

作文要求指明“结合材料的内容”,这个内容特指漫画的内容。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5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同样是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5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2. 开放性

试题要求不仅限于画面内容,还有“寓意”。内容是一定的,对“寓意”的解读却是多元的。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①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②分数的增减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③分数的波动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④勿以分数论成败;⑤既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⑥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⑦人们在评价时,要秉持公正的态度,等等。

3. 探究性

“选好角度”,需要考生从诸多的“寓意”中寻找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漫画只是一种形式,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根植于现实生活,所以考生只有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尽可能多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尽管漫画的表现角度很多,但现象平常,道理不平常。某种生活现象能反映出什么样的生活道理,考生需要深思,唯有深思才能写出哲理。考生还要选出一个有自己深刻体会的角度才能写出好文章。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Ⅰ卷的试题,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旧题型的改革。这种改革并非为了一味地追求设题形式的新颖,而是努力地把对知识的考查和对能力的考查融合在一起。新课标试卷对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相对稳定,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它们的分布也相对稳定。今年的考题特别加强了对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边强化基本知识的传授,一边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尽力摆脱模式化教学,克服对旧的解题经验的依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摆脱题海战术,清楚地了解个人在解决问题时的能力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史学选项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新、旧史学的更替
跟踪导练(四)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