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芳
一、杨树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主要危害杨树的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叶片,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杨树黑斑病在嫩梢上也能产生溃疡斑形成枯梢,使杨树提早2个月落叶,甚至会造成实生苗大量枯死,使育苗完全失败。
1、危害特点
病原菌种类不同或在不同品种的杨树上,其危害症状有一定的差异[3]。杨生盘二孢菌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杨派树种上病斑主要出现在叶背;黑杨派和白杨派树种上病斑在叶面和叶背上都有。病斑褐色,近圆形或角状。叶斑初期为针刺状发亮的小点,后扩大成直径约4~5mm的近圆形的黑斑。在少数树种上,病斑呈不规则形或角状。白杨盘二孢菌在叶面上形成直径1~6mm的近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在嫩叶上为红色,老叶上病斑为黑褐色。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1至多个乳白色胶粘状小点,即分生孢子堆。嫩梢上病斑初为梭形,黑褐色,长2~5mm,后隆起出现稍带红色的分生孢子盘,木质化后中间开裂成溃疡形。响叶杨的果穗上也产生病斑。
2、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择苗圃地排水良好,附近尽可能没有感病杨树,不重茬,必须重茬时,彻底清除落叶并进行土壤消毒。实生苗长出2~3片真叶时,用80%代森锌250倍液或1∶1∶125~170波尔多液喷洒,每10~15d喷1次,共喷3~5次。 增施有机肥、土杂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性;雨后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造林时选栽抗病、速生、优质良种,采取多品种混栽,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合理密植,改善苗木的通风透光条件。
(2)药剂防治:在病害初侵染前,最迟于雨季来临之前,向苗木和低矮的幼树喷波尔多液2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连喷2~3次,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增加黏着力,防止药液被水冲洗掉。对于高大的树木,可组织专业队采用6HY-25型烟雾机集中进行施烟防治,药物可选用8%百菌清烟雾剂或2.5%氟硅唑油烟剂,防治时间应掌握在无风早晨5~7时或傍晚18~20时。
二、杨扇舟蛾识别与防治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
1、危害特点
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圆形,底平似包子,直径0.9mm左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头黑褐色,身体灰褐色,背面淡黄绿色,密被灰黄色长毛。腹部背面灰黄绿色,每节着生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较大的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瘤,臀板储色。胸足褐色。蛹:长15~19mm,红褐色,臀棘上的钩刺长锚状。茧:灰白色,椭圆形。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常间歇性暴发成灾,在发生时常常将整株树叶吃光,仅留主干,远看似火烧一样,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发育和生长,是山东省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2、综合防治措施
(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2)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原药或1倍液等。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3)药剂防治
在幼虫危害期,可用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灭幼胶悬液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8 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效果较好。2~3龄期树,喷25%灭幼脲Ⅰ号800~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 200倍液,或2.5%敌杀死6 000~8 000倍液。此外,成虫羽化期在大面积林地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或安装黑光灯诱杀蛾子。
(作者单位:157200 黑龙江省东宁市林业局审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