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花
马铃薯作作为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因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等显著特点,备受广大种植户青睐,加之东北地区饮食结构和马铃薯加工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收入是尤为可观的。同时,近年来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等因价格低廉,市场行情价差,很多种植户即将转变种植结构,而受马铃薯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种植条件优越等特点影响,将成为近几年农民首要选择的农业作物,在此,笔者就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产考。
一、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和虫害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的的病害主要有,真菌病类: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产生的虫害主要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蛴螬、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蚜虫。而其中的蚜虫,因其繁殖力强,主要为害叶片及嫩芽,同时又是传播病毒病主要媒体,成为东北最主要危害马铃薯生长的害虫主之一。
二、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综合防治
1、在种薯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脱毒种薯,脱毒种薯是降低马铃薯病害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预防晚疫病和病毒病能起到显著效果,并且在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脱毒种薯的检疫制度,做到优质优等育种。
2、合理选地,马铃薯的生长适合偏酸性土壤,所以在土地选择上尤为重要,尤其是以地质疏松、透气性好、育肥、保肥的沙土地种植最为合适,若选择偏碱性土壤,则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极易产生疮痂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在种植过程中,春耕前土地是虫源的越冬场所,要做到技术清理田间虫源和遗留的植物残株,这就要做到急躁耕翻土地,有上茬作物收货后就应尽早翻耕,并做到认真仔细清理残株,为下一年种植做准备,同时如生长期内发生环腐病、青枯病等病变,应及早清除病株,认真清理,以防病害传播,减少病菌在土地中残留、积累,影响下拨种植。
4、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不宜连作,适合与玉米、麦类等禾谷类及大豆等轮作,不宜与茄果类蔬菜轮作。如发生青枯病则与禾本科作物进行 3 ~5 年轮作,发生疮痂病则与豆科、葫芦科、百合科蔬菜实行 5 年以上轮作,通过合理轮作能减少病菌、线虫及有害昆虫的数量,减轻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5、田间管理。
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施肥是决定秋后高产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有机肥的增施。在施肥过程中,首先需要合理施用化肥,以增加肥力,同时需要补施微肥和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减少土壤的病菌生长,抑制虫害在田间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植株的抗病性,以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另注意田间灌溉,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到干旱时期,应注意即时灌溉,增加植株的活力,已达到抗病抗虫效果。
三、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1、早疫病
早疫病的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叶片上,严重情况下也可达到块茎,早疫病发生初期是叶片产生病斑,病斑黑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病斑传染性极强,极易互相连成大片,造成严重病害,严重者达到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雨水充沛时期,如遇到连日阴雨天气,容易产生病菌。
防治方法:
(1)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在施肥过程中加入部分有机肥,做到合理配方施肥,做到预防为主。
(2)发病初期用灭菌宝500-800倍、科能600-800倍、锌而浦500-800倍、施疫安600-800倍喷雾,每次施药间隔5-7天,连续喷施药2-3次,即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2、晚疫病
该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主要在夏秋季雨水多、湿度大时发生比较重,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轮。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在10天内可传遍全田,损失严重。
防治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拨除,地面撒施石灰,发病初期选用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3、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四种,其中包括软腐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此类病害主要是带病种薯、切刀、中耕机具、运输工具、或贮藏场等引起的传染,甚至浸种催芽也能扩大传染。因此,采用防治结合就非常必要。
(1)用酒精或来苏儿浸包切刀消毒;
(2)农作损伤、清除病残体;
(3)农用抗生素浸制种薯消毒;
(4)早期、风雨前后施药防治。用20%乙酸铜500-800倍、细星500-800倍或裁菌500-800倍喷雾予以防治。
5、马铃薯蚜虫防治
马铃薯蚜虫发生极为普遍,在生长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所以预防就尤为重要,主要预防药物可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克/亩兑水60公斤喷雾或40%乐果乳油50—100毫升/亩,以期达到预防蚜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