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
科技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向传统产业、居民生活渗透融合,新兴产业不断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蓄势待发。
北京市作为全国创新、人才、资金等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一直引领全国新兴产业发展,在电子商务、智能交通、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产业等领域孵化出一批高成长企业,创造出一批商业模式。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逐渐成熟,政策扶持措施效果的不断显现,新兴产业有望加快发展脚步,逐渐成为支撑首都经济新的力量。
《加快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对强化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定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关村示范区成为首批全国科技服务试点区域,为全市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契机。对外经济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也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一带一路”等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推进,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促进高附加值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了契机。
信息服务业发力供需两端
信息服务业是北京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之一。依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近年信息服务业不断孕育出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刺激着潜在消费潜力的释放,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全市消费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从设施建设看,电信资费降费提速的相关政策加快落地,市民消费信息服务产业的成本不断降低,随着“My Beijing”等公共区域接入服务的加快推广,交通枢纽等全市300多个公共场所将陆续提供免费无线接入服务,也为市民“全天候、无死角”实现网上冲浪带来可能。
从创新创业看,前期积累的发展潜力正在转化为发展动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信息服务业创新创业、投融资都非常活跃,仅2015年上半年新增的信息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万家,新兴投资热点不断出现,《“互联网+”行动计划》具体实施细则的加快落地,也将带动信息服务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并购加剧、政策趋好直接带动了互联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随着58赶集、携程、艺龙、土豆优酷、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滴等企业间完成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市的“互联网+”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产业链控制力显著提升。
科技服务业凸显专业化、外向型特征
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前推进,将在高效节能、尾气治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带动一批科技服务示范项目的落地,如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公司的“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综合科技服务”示范项目等,将带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涉及高端装备、铁路运输、建筑建设等领域一批技术服务业有望在沿线国家推广应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北京新联铁科技公司的“兼容CRH系列动车组运维检测工程技术服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的“混凝土安全壳检测技术”等。
京津冀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的加快,有利于首都高精尖项目、科技成果向河北天津加快转移布局,继而带动相关科技服务领域增长。同时,专业街区的建设也将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如“一城三街”建设不断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保证和服务保证,其中中关村软件城2016年将新增53万平米的产业发展空间;中关村创业大街入驻的创业服务机构有望突破40家;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入驻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望超过100家;科技金融一条街汇集的金融服务机构有望超过400家。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加快推进,有助于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拓展产业链
在龙头企业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张的带动下,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较快增长。联想、小米在保持对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份额的同时,将加快向其他新兴市场及欧美传统市场拓展脚步。其中,小米将以针对欧美消费者的在线商店上线为契机,强化在美、英、德等海外市场的可穿戴产品的营销力度。
在拓展原有产业链触角的同时,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辟全新业务链条。如京东方在巩固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面板市场份额第一的同时,通过收购、与专业基金合作的方式,积极开拓健康医疗服务、集成电路、智能银行等全新领域。小米公司也在通过科技园建设巩固自身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提升在可穿戴市场销量的同时,加快进入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积极打造基于小米平台的内容服务产业链。
生物医药市场加速细分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市场需求不断细分,新需求不断被激发。
从市场主体看,互联网巨头加快布局移动医疗产业链。其中,阿里巴巴将以其健康科技总部落户北京为契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搭建“云医院”平台、多点执业医生平台等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产业化。百度通过积极推进“健康云”项目,加快布局医疗产业,预计“健康云”项目将建立一个统一的云平台和3个市民体验中心,接入20家职能设备和健康服务企业,覆盖人群将达160万。
从区域协作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快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将更加充分,三地间生物医药产业链定位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合理,涉及生物医药的科技成果将加快在京津冀转化。其中,亦庄生物医药园与天津武清经济科技谷共建的“京津生物技术产业园”,作为跨越京津两地的生物技术产业化科技合作平台的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作用将更加凸显;北京生物医药基地与固安工业园之间也将以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医药技术转移和项目落地。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提速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的加快构筑,目前京津冀大气治污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协同保障更加有力。在此带动下,京津冀三地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预计《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加快推出,为三地协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优化战略提供了保障。
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空前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开发纯电动汽车的政策体系。特别是为落实国务院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会议精神,北京市已经全面放开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对符合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将配发指标,成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心剂。
此外,电动车充电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预计2016年建成充电桩将超过万个,公用充电网络、自用充电桩建设也将全面铺开,为纯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龙头企业市场拓展脚步提速,目前,北汽新能源汽车通过向江苏、山东等地项目输出,正在积极开拓国内电动汽车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