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忠 何佳艳 王漪
6月1日,第四届京交会以意向签约额超千亿美元完美收官。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此次大会重点聚集的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等六大重点领域,恰好是北京于2015年5月开始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的六大领域,此次创出签约额新高的京交会,也让北京在试点一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用不争的事实回应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必要性。
站在今天重新审视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决策,不难得出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不仅在于京交会服务贸易签约额的快速增长,不仅在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才能有效满足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性消费向服务和物质性消费并重发展的需求,也不仅在于服务业扩大开放对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促进作用,还在于对国家“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的助推作用。
扩大开放缓解成长的烦恼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14.5%,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居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第二位。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本届京交会期间表示,在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同时,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是,伴随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加重的焦虑感: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近24万亿外贸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在逐年扩大,2015年为1366.2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副主任李俊认为,我国服贸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仍存在两大短板:一是知识密集型优质服务供给不足,以服贸最大的逆差旅游为例,201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为1237.4亿美元,其中以留学和就医为目的的旅游服务逆差高达1208.9亿美元,可见我国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竞争力不足;二是优势服务领域的服贸企业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对产业链和国际市场缺乏相应的控制能力。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拥有极其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却位居世界第一。而同样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尽管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飞速发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标准制定方面却长期缺乏话语权,进而导致其在我国服贸的总体占比中长期较低。
在此背景下,与改善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差相对应的是,伴随“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正在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很多国家正在走中国走过的路,有着巨大的投资和发展需求,这一战略既是投资战略也是扶贫战略,随着投资加大而带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一区域正从以前的全球化边缘地带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流地带,由此带来的是这一区域庞大中产阶级的形成,而在这个拥有44亿人口总量的区域,中国的服务业既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也有走出去的地缘优势,这将对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转变和优势服务业输出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从这一视角来理解国务院将扩大开放的试点放在北京则更具战略眼光。一方面服务业在北京经济中举足轻重,2015年服务业占北京GDP比重超过了8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90%,在科技、商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具备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如北京副市长程红所言,北京GDP的60%以上来自于消费的拉动,GDP增量之中80%来自消费,消费已经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这也让北京成为了全球高端服务业向中国延伸的首选地,也是中国优势服务业向外拓展的前沿。
科技服务为“双创”铺路
大量科技人才汇聚,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以及大批优秀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一直有力地推动着北京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2014年,在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上,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增加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随着各种创新要素的重组和对接,近两年北京市的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业态大量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服务首都及全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渗透力强、服务半径广、市场潜力大等突出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2014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约为3635.6亿元,占GDP的17%,“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为8.8%,表明科技创新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内在驱动力。
正因如此,在去年5月发布实施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中,“科学技术服务”自然成为了扩大开放试点的六大重点领域之一。《试点方案》提出多项任务,包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聚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支持建设众创空间,引导国内资本与境外合作设立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国外先进创业孵化模式,提升孵化能力;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服务全球化进程等。
在《试点方案》中,“中关村”成为高频词。作为全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正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技术收入、高技术服务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实现同比30%以上的增长。而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
扩大科技服务领域的开放为国家“双创”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落实“双创”的载体“众创空间”也在本届京交会上成为了热门话题。“在创新领域需要有人才培育、资本支撑、技术转移和市场推广。只有这些要素齐全、聚集并且产生化学反应,才能让创新大规模、普适性地发生。在众创空间里,创业者可以获得很多基础性的扶持,比如财税、资金等政策方面,还有一些基本的培训指导方面,这是众创空间的社会意义。” 盛景网联合伙人赵今巍在本届京交会上的“中国服务创新创业论坛”上提到,众创空间性质很多元,比如很多大学也有众创空间,因为它服务的对象都是偏向于一穷二白或者比较早期的创业者,从他们身上赚钱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此类众创空间多具有公益特色。
根据《2015年北京市众创空间发展报告》显示,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以来,2015年北京市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如此多的创新创业企业,促进了众创空间以及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众创空间200余家,孵化器、大学科技园150余家,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并已形成了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为核心,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各类服务机构有机联系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创业团队(项目)——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为科技服务的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将北京市促进“双创”的模式更迭演化总结为,从以为草根创业提供物理空间及交流平台的1.0模式,到提供某项专业性增值服务的2.0模式,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以来,现在正加速向以科技型专业化平台为载体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的3.0模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创业平台、新型创新服务机构与创新创业者融合合作,为各类实体企业创新升级的创业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一批资源聚集度高、服务模式新、专业化能力强的创业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包括以大唐网络、京仪创新港等为代表的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腾讯、京东、小米等开放创新平台,硬创梦工场、极地国际创新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通过开放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实验室等资源,可为中小微企业、创客等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可可豆创新孵化平台,依托国内最大的设计企业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构建起从创意到产品,从产品到营销,从营销到价值提升的创新孵化平台。洛可可集团总经理周世坤认为龙头企业最重要的是形成土壤,而不是管控。平台帮助众多创业小企业与通用、西门子、三星、中石油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展合作,均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此外,2015年洛可可联合了一家影视设计公司,合作设计T恤、遮阳伞等《大圣归来》电影衍生品,通过网络众筹两天即收获1280万元。
“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主线,北京市通过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增强首都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积极营造良好产业环境,充分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 北京市科委委员刘晖在本届京交会北京主题日活动上,这样总结北京科技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的成效。
而对于北京市扩大科技服务领域开放的下一步打算,他表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按照“四个中心”定位要求,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全球开放共享,鼓励北京企业服务国际市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交流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落地北京,鼓励海外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新环境,更好的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文化开放延伸中国“软实力”
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本届京交会上,文化产业成为体现“开放、创新、融合”理念的六大板块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之下的投资热点。与本届京交会同期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主题即是“十三五:构建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文化贸易新格局”,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文化贸易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文化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文化进出口增长达63.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38.2亿元,文化总出口占总比重从7%提高到23%,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增长迅速发展。
“发展文化贸易是引领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在第十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表示,以广电行业为例,无论年生产量、播出量,还是创作公司,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影放映技术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并积极开展海外并购,由此正逐步增强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在逆市增长之外,房爱卿介绍,文化贸易的发展还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文化+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与先进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影放映技术成功进入海外市场,标志着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从单纯的出口产品和服务开始走向出口核心技术和标准。二是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文化贸易的竞争已不再单纯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间以及创新能力的竞争。以游戏、动漫和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即IP剧)的兴起是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范例。
文化贸易近年来的强劲表现,与这个领域开放度和透明度的提高密不可分。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邱丽新介绍,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相关的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完善,同时加强和改进了对文化市场外资准入的管理工作,扩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合作,并逐步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以在文化贸易领域全国占比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扩大开放试点让北京文化贸易板块整体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增长态势,北京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作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六大领域之一,北京市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北京文创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为北京文创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服务,解决轻资产的文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最重要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据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茂非介绍,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之下建立了两只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一只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另一只是北京文化建设基金,目前规模总额已超350亿元。另一方面,北京市文资办还成立了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文化担保公司,目的是为文创企业在融资租赁过程中提供服务。
通过探索,企业的知识产权甚至游戏开发权、在境外的电视转播权等,也都可作为融资租赁的标的物,从而形成一套文化金融服务体系,足以支持和解决文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资金难问题。此外,北京市文资办也为文化担保公司、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了近7000万元的补偿基金,一旦发生风险,政府和企业共同进行补偿。
同时,北京市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为平台,帮助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已于2014年开园,由于位于保税区内,入驻该基地的相关企业能享受到关于准入、产业扶持、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新概念产品也能在这里进行保税状态的展览展示,使其在进行贸易、合作等方面能有一定优势。同时,基地已跟迪拜、米兰、首尔、科隆等多个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并搭建起信息汇集平台,方便海内外企业进行资源对接。
据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嘉珊介绍,目前,北京地区共有70家企业、38个项目被列为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动漫游戏出口、图书版权输出和电影出口等优势门类出口贸易亦居全国前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应运而生。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在促进北京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树立北京城市品牌形象、推动北京优秀文化“走出去”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北京收获开放红利
2015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指出,一年来,北京市与商务部共同制定了《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提出141项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已推出85项试点举措,完成全部任务的60%,在服务业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北京的试点旨在为全国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模式、构建新机制。基于此,北京试点一年已取得明显成效。
在培育新动能方面,试点催生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在科技服务领域,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即将在京诞生。在互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国内首批Apple Pay(苹果支付)支付服务提供商在京落地。在文化教育服务领域,国内首家获得对外专项出版业务的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在京注册运营,国内首笔以版权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务顺利实现。在金融服务领域,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威士(VISA)在京落地,全国银行业首家投贷联动扶持初创企业的创客中心在京诞生。在商务和旅游服务领域,试点以来本市首个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出境游业务申请正式获批。在健康医疗服务领域,全国首例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合作办医的改革模式成功实施,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
在探索新模式方面,试点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激活服务业新供给。一是改革投资管理模式,节省企业“脚底成本”。在外商投资管理中,试行新设外资企业审批文本格式化,覆盖全市85.5%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探索推行外资备案事项审批登记一体化,办理时限缩短3-5天,申报材料减少50%。在对外投资管理中,全面实行境外投资项目“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无纸化备案管理模式,办理时限缩短80%。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率先在国内实行以申请人自治的名称预查制度为代表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照一码”,办理时限由近30天缩短至3-5天。二是创新贸易监管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保税监管模式创新,在国内率先放开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保税监管模式试点资质,建立全国首个艺术品“区内存储+区外展拍” 的文化保税模式,探索试行保税仓库异地委托监管及保税料件“一体化”通关。深入实施关检合作通关模式,搭建国内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异地关检部门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业”。探索建立适应新型贸易方式的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通道式验放”,开展便利备案、便利申报、便利放行,推动跨境电商涌现出O2O直购体验、“平台中的平台”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等三大类经营模式。三是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归集全市55个部门6500余万条信息,涵盖行政处罚、行业自律、司法裁判等领域,形成“网上登记、统一归集、一网公示”机制。推动开展对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的联合约束、社会惩戒和市场惩戒,已锁定25万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超过6万的犯罪记录人员,限制全国130余万“老赖”在企业任职,有效遏制了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在构建新机制方面,试点着力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加快释放要素新活力。一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引进环节,给予外国人签证、入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先行先试政策,营造国内最优的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环境。在人才培养环节,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重点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互动项目。在人才使用环节,搭建跨境人才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建立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二是优化资金融通机制。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突破中资企业境外融资瓶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跨国企业境内外资金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优化双集中账户管理方式,营造全国最优的跨国公司总部外汇政策环境。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打通人民币资金境内外通道,实现跨境人民币“一个账户,一个额度,双向自由融通”。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打通北京地区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跨境电商人民币支付业务的结算通道。三是打造科技创新机制。加快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开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中关村科研教学免税进口设备共享,2015年新增70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125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成立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局),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家首批投贷联动试点示范区,首批10家试点银行有7家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
在试点的带动下,北京服务业呈现出国际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态势。从利用外资上看,2015年本市服务业入资123.2亿美元,增长55.4%,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4.8%,带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3.8%。2016年一季度服务业入资55.5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6.9%,占全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22.7%。从对外投资上看,2015年本市企业在57个国家和地区的581家企业累计境外直接投资额达95.6亿美元,增长75%。2016年一季度,境外直接投资额41亿美元,增长1.6倍,占全国(含央企)对外投资的10.2%。从服务贸易发展看,2015年,本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302.8亿美元,增长17.8%,占全市对外贸易的29.0%,高于全国13.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