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怎么打

2016-05-14 13:11龙腾飞
新城乡 2016年7期
关键词:彝族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龙腾飞

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最集中的地方,民族地区人口占中国16%-17%,却集中了中国50%以上的贫困人口。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起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的多次讲话,透露出他一直以来对扶贫工作尤其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关切。在担任福建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期间,习近平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时时关注少数民族群众。每年,他都深入包括闽东在内的少数民族聚居乡村调研考察、看望慰问。

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最集中的地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现象:贫困越来越向少数民族地区集中。中国民族地区700个县,人口占中国16%-17%,却集中了中国50%以上的贫困人口。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也是难点和重点。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起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民族地区扶贫之难

目前,在全国30个省份中,至少23个省份明确了2016年脱贫“军令状”的具体数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甘肃等11个省区今年的脱贫目标均在100万人以上。除明确脱贫人数外,多地还提出今年贫困县摘帽、人口迁移等计划。截至2015年底,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

在四川凉山卅I昭觉县、布托县、美姑县等多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当地少数民族可谓“直过民族”(指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20世纪50年代,凉山州还处于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制并存的阶段,并相当完整地保持着该区域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样式和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容易让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生活习性“跟不上趟”,这也是文化“穷根”的关键所在。

“当一个地区的贫困与它的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社会治理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扶贫攻坚的困难就可想而知。”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教授说,“大凉山几乎聚集了所有的贫困因子,是当代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特殊样本。”

在新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同样艰巨。由于历史、自然、地理位置等原因,新疆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比如新疆的人口大区和贫困大区喀什,全区共有45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1/5;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411万,占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的38.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委委员、书记曾存说他自己半辈子没离开过喀什,“喀什地区有12个县市,其中8个县市是国定贫困县,4个县是区定贫困县;贫困村1222个,占全疆总数的40.3%: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105.6万,占全疆总数的40.5%。通过这三组数据你就能感受到喀什现在的贫困程度之深,我们的脱贫任务之重。”

“对于地方党政干部来说,摘不了贫困帽,就摘乌纱帽。”原本一句幽默的话,在曾存口中,却带着一丝严峻的味道。

产业扶贫把贫困人口“拉”出来

2009年,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的陈童良在广西那坡县调研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遭受旱灾的老百姓颗粒无收,平均一户的年收入仅有3000元出头。那坡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被自治区划定的贫困村有59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6.4%。2015年,广西自下而上集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其中100万扶贫移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到屯、到户。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那坡县提出“以整村推进和贫困户脱贫解困为抓手,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大力实施社会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专项扶贫”。2015年底,全县实现减贫1.49万人。

那坡县的脱贫办法是产业扶持,做强一村一品。陈章良认为,“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做到‘授人以渔,真正把贫困人口拉出来,奔向小康。”

广西深山中有一种竹鼠,农民们平时用甘蔗喂食,肉质鲜嫩味美,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少有人知道。在政府的帮扶下,崇左市天等县独山村的20几户特困户开始养殖竹鼠。竹鼠种先免费养,扶贫办负责对接外面的公司来收购。等到收购之后,才从收购金里扣除成本,这样一来,平均每户一年收入能有1万多元。

和独山村的竹鼠一样,很多农村的特色产业都存在“养在深山无人知”的问题,广西进而提出,民族地区产业扶贫工作,应该大力加强信息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有效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

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也被看做是消除贫困的一种“利器”。民族地区往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扶贫具有优势,在有的地方甚至成为扶贫的唯一选择。在我国,最早喊出“旅游扶贫”口号的是民族地区,第一个设立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也在民族地区,被世界大加赞赏的旅游扶贫成效和模式也出现在民族地区。

四川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福耀认为,旅游扶贫不仅是造血式扶贫,而且是开放式扶贫,外界的新观念、新思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市场化的经营方式迅速进入藏区,可以带动藏区群众在精神文明上脱贫,推动藏区由传统转向现代、由封闭转向开放。

2016年全国两会上,王福耀和其他14名委员联名提出《以发展藏区特色旅游为抓手解决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建议》提案,呼吁从国家层面支持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

扶智与扶志并重

“过去我们一直在扶贫,大多数是以物质扶贫为主。譬如送吃穿用等生活用品,送设备和电脑等,后来发现电脑和设备送过去后使用率不高。为什么?因为教育扶贫没有跟上。”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在喀什、阿克苏等地的中小学调研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有的甚至背不出乘法口诀。

牛汝极认为,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差距,比较明显的是第二、三产业的落后,更核心的却是文化素质的差距。从长远看,只有通过教育授之以渔,才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他进而认为,教育扶贫最关键的是做好两件事:一是大力快速发展双语教育。“没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掌握,新疆各民族不可能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二是职业教育。“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虽然有大学文凭。但就业技能跟内地的学生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牛汝极所说,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需要智力、教育、精神上的输入,而观念上的改变,恐怕才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2013年10月31日,连接波密和墨脱两县、全长117公里的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成为过去。虽然相比以前交通大大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墨脱的基础设施还是很落后,脱贫工作也一直是全国的难点和重点。

2012年,刚来到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担任乡长不久的格桑卓嘎,就逐渐感觉出墨脱扶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观念,缺乏市场经济的意识,很多人连打工赚钱的概念都没-有。少部分人出去打工赚了点钱,马上就去买青稞酒和肉喝光吃光了。”

墨脱公路通车后,老百姓思想观念发生了不小变化,“外面的修路工人来了,千活挣钱的观念慢慢影响了本地人。老百姓自发成立农牧民施工队,承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贫困会恶性循环。比如我们乡,大约三成左右年纪在20-30岁的小伙子都找不到媳妇。原因就是穷,村里的姑娘有些跟外来做工程的人走了,还有一些出去打工就不愿意回来了。”格桑卓嘎说。

在大凉山,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不少中小企业老板透露,其实他们很希望招聘一些家庭困难的彝族年轻劳动力务工来帮助当地群众脱贫,然而语言不通、生活习性差异巨大,“一些彝族工人坚持忍耐性差,让这些举措难以为继。往往用工方还未辞退他们,他们自己早已跑路回家了”。

中央民族大学彝族问题研究专家侯远高认为,要解决凉山面临的发展困境,最为根本的还是要从人身上下工夫,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因此,凉山彝族地区的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也在并行推进社会文化转型。一方面大力普及乡村幼儿教育,在彝族地区的学校实施彝汉双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倡导文化自觉意识,努力建立以彝族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现代知识和信息传播平台,在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彝族文化。

近年来,民族地区历史性的发展进步举世公认,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显滞后。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当前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最热切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彝族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