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传统的语文教学被动而单一,教育新形势下我们教育观念、方式转变的同时不少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仍不甚佳,当然,这并非单方面因素所致。一方面,不少教育工作者受传统观念束缚;另一方面,流于形式的改革具有多少实效仍令人深思。此外,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也是直接实施者,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更是关乎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庄子:“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立象尽意,实则中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下文笔者就此展开具体论述,探讨中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当如何立象尽意。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1.忽略文本的阅读
以传统教学而言,其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固然并不可取,然而却也同样不乏其有一定积极价值,我们应当是有所取舍,有所保留,与其用颇含否定意义的革新、革命等词语,不如用承继、创新这样的词汇。“朗朗的读书声”是多么美妙的意境,中学语文教学有其他学科所并不具备的魅力所在。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声已经很少能听到,鲁迅先生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难看到,沈德潜提倡的“密咏恬吟”的读书方式更不多见。读己经成为一种形式,读的时间短,读的遍数少,有时学生的阅读还被老师的或多媒体的所谓范读所取代,课文学完了,很多学生还不曾用心地读过一遍。不少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始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了。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过去的“满堂灌”尚未绝迹,新兴的“满堂问”“讨论式”“练习式”又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课堂。以致有的学生一课学完了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甚至对课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这种“隔山打炮”式的阅读教学,绝非个别现象,无疑这也对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2.过于模式化教学
语文并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历史,也不是要求逻辑思维的数学和枯燥的公式与数据,语文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应该是充满灵动的;与其他课堂相比,语文课堂应该是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种精神漫游课,是一门极富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学科,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只知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模式化,过于强调答案的统一性和标准性。如在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时,都会要求学生按“本文通过……体现了……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模式套用,事实上文学作品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作出多种解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模式。这种过于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只会限制、束缚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也就无从发挥了。在这种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会逐渐荒芜,在语文教师津津乐道于字词句式,修辞技巧时,又怎么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又怎么会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找到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会有效?
3.流于形式的改革
新课改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充斥,我们的教学目标、观念、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新求变,却缺乏对教育理念的切实探索,这样的流行形式改革和转变无疑是缺乏改革效果的,也无法实现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一说到阅读,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谈到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等词语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课堂热热闹闹;一谈到小组互助、探讨,课上适时穿插几句“小组讨论讨论”就完成了;一谈到教学艺术,就看教师的素质如何好,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如何周到,课堂设计如何精妙,大家围着教师忙活,完全不顾及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观其概况,似乎当前语文教学乃至各科教学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理念不再陈旧,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教学氛围更为轻松,然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如此高耗低效的语文课堂业已成为组织语文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教育所亟待解决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明确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具体我们又当如何着手改革,如何立象尽意呢,笔者认为不妨通过留白、情景、质疑、兴趣、合作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1.留白空间,余韵无穷
画作艺术中的留白是要予人以想象的空间,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新教育形势下我们更为注重学生思维、探究、合作、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仅是被动吸收和记忆知识,无疑会抑制其思维空间。笔者认为,留白不妨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其一,教学内容的留白。过分面面俱到的讲述,学生仅需简单的跟随教师思维,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显是不利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其二,教学进程中的留白。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科目,教学过程不应仅是教师的单方面叙述,教学过程中应松弛有度,留有学生的思考和探讨环节,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功能,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场张弛有度而又余韵无穷的思海遨游。
2.身临其境,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以各种情景氛围的营造,带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文课堂参与度。语文课文中往往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较之于数学等科目,这更能调动学生内心情绪,以此情景模拟的方式立象无疑有事半功倍之效,具体情景教学我们又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展开:
(1)以生动的语言引入情景
如在对李清照词作赏析学习之前,教师不妨准备相关材料为学生进行李清照的生平进行一定的延展概述,这位“词压江南,文盖塞北”,且素有“古代第一才女”之称的女子,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波折的感情历程本即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教师将其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沉浸在李清照生平的感慨和嗟叹下,此时引入课程内容,学生对于作者的心境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教学效果随之提升。
(2)以美妙的音乐渲染情景
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声音艺术,它以旋律、节奏抒发情感,创设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对于部分课文,教师不妨播放与课文情景适宜的音乐旋律,通过音乐的渲染导入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往往更富教学实效。
(3)以角色的扮演再现情景
对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多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比枯燥、单调的叙述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不妨让学生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组织同学将课文情景内容呈现出来。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文角色应有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在扮演和观看过程中,语文课文知识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演绎课文的方式无疑也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争锋相对,激烈辩论
对于课文涉及不同观点的内容,教师不妨组织两种观点的学生组成辩论双方,就此展开辩论。如在学习曹操《观沧海》这节内容时,不少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对三国演义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评判上,一部分人认为曹操心怀天下,不拘小节,有吞吐日月之志;一部分人却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为窃国奸雄。对此不同观点,我们不妨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围绕曹操的是非功过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素材的收集和各抒己见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对曹操生平愈发了解,曹操人物形象也在心中逐渐清晰,对课文内容深化理解。如此,对语文教学效果而言自是极为有利,加之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均得到良好锻炼,这亦与新形势下我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
4.寓教于乐,趣味教学
不乏教育家曾经指出过,兴趣是教育最好的同时。以心理学角度观之,学习方式可分为发现学习、被动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太过于强调接受、掌握,而忽略了发现、探究的重要性,从而让本可饱含意趣的探索学习过程沦为纯粹的被动知识吸收和记忆,更遑论学生从中得到乐趣。然而实际上,兴趣却是能够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绝佳动力缺乏兴趣的教学仅仅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兴趣教学的开展方式颇多,如何开展一些包含趣味的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等,对不同爱好、性格的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收获兴趣和信心,主动投身到语文学习中。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间,将课本知识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从感官上全面调动学生兴趣显然比单调的叙述更为有趣。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力求以变化多端而又颇具成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包含意趣的课堂中无形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5.以问引航,探究学习
任何伟大的发明,究其根源或许仅仅是由于科学家对某个现象的好奇开始。长久以来的事实经验也告诉我们,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方式。新时期我们更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在自主的参与和探索过程中逐步挖掘、吸收知识,深化课文理解,较之于陈述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对课文理解更为透彻的同时,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良好锻炼。以问引航,顾名思义,是要以巧妙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行进,提升学习效果。
教育乃国之大事,尤其是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问题愈发关注。教育新形势下我们教育观念、方式转变,更为强调学生思维、合作、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固然是教育发展所致,同样也是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所致。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成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务须在明确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也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