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的持续强降雨,造成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棉花渍涝,科学应对可以把因灾损失降到最低。
1.抢排渍涝,清洗污泥 因苗情、降水量、地势及排涝能力的不同,棉花遭渍涝的程度亦有所别,但抢排渍涝,缩短渍涝时间是减少损失的首要措施。对受渍涝的棉田做到边退水边扶正棉株,并用清水冲洗沾有泥浆的植物器官(茎、叶、蕾、铃),使其尽早恢复功能。
2.分类管理,科学减灾 ①淹水时间超过3天的棉田,要及时改种其他作物。②受淹3 天以内的棉田,不轻易改种其他作物,确保棉田面积。据试验研究,棉株淹水没顶3天的棉花,死苗率为47.7%;棉株叶片大部分脱落,但只要其主茎皮为绿色,主茎节上处于潜伏状态的腋芽被激活而长出新芽,棉株"可以起死回生"。只要选择性保留棉株中上部的新芽,加强管理,可获得可观的棉花产量。可以在缺株断垄的地方适当套种秋玉米、芝麻、绿豆及蔬菜等作物。③棉株淹水1/3~1/2高度的,在水退的过程中喷施0.5%~1%尿素+0.2%磷酸二氢钾+3000倍"802",每5~7天喷1次,共喷2~3次。④淹水高度达植株高度2/3但不过顶的棉株,根外追肥应在上部有3片绿叶退出水面时就进行,第一次用0.2%尿素(以后逐渐加到1%~2%)+0.2%磷酸二氢钾+3000倍"802"。
3.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治虫 明水退后立即清通"四沟",抢墒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能。针对前期雨水多、棉田普遍杂草滋生的情况,结合中耕松土,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防止草荒苗。化学防治可选用41%草甘膦、12.5%盖草能、15%精稳杀得等,施药时需带防护罩加扇形喷头定向喷雾,提高防效,避免产生药害。在无风、清晨或黄昏时施药,避开大风和炎热中午施药;沙性土应适当减少用量。棉花虫害重点抓好红蜘蛛、棉蚜、棉铃虫和红铃虫的防治。
4.强化后期肥料管理,适当推迟打顶 受灾棉花要采取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上下一起促,促苗快搭丰产架子。在中耕松土的基础上,根据苗情,7月中旬抢墒开沟深施尿素,667平方米用10~15千克,并加氯化钾5~7千克;8月上中旬,再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左右,促进棉花健长不早衰。根据棉花前期遭灾和后期天气可能变好的情况,充分利用棉花纵向生长优于横向生长、多开花多结桃的特性,建议把打顶期适当推迟至8月15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