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涛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结婚十几年的夫妻准备离婚。坐在公交车上,太阳刺眼,丈夫顺手帮妻子挡住了阳光。这个小细节,让妻子突然感动不已,细致入微的一次照顾让她看到了自己在丈夫心中的位置,也豁然明白两人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吵吵闹闹那样简单,于是决定不离婚了。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中医药临床家施今墨先生的高妙。说有个小伙子腹胀,不排泄,几个医生开方子都是泻药,谁知越 “泻”越“危在旦夕”。最后辗转找到了施今墨,先生一把脉,开了两服补药,小伙子喝下去就拉了。有人问施今墨,他上火为啥泻药不灵,补药见效?施今墨说,他的火是体虚导致,越泻越虚,一补就好。名医和庸医的差别其实就在细节,施老单这一手,就够很多人学一辈子的,他也因此成为了近代中国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所以无论是爱情或是治病,真正难的就是细节。琐碎的细节、平凡的细节、生动的细节,每个细节都影响着事情的结局,细微之处见成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早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成为经典,也为今天的我们所熟知。大事无痕,细节于心。为什么德国的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日本制造的马桶盖我们中国人都要去疯抢?为什么瑞士手表闻名于世?就是因为专注、坚持和严谨的“工匠精神”。他们的严谨源自对细节的考虑。
最近还收到过一个大学组织的日本商务学习邀请函,7天时间,从大阪到京都、丰田、箱根、东京,每人2.88万元,价格不菲,又仅限25个名额,但报名者踊跃。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家不惜重金去日本学习解密日本百年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之道?为什么这么多长寿企业扎堆出现在日本?为什么日本那么苛刻地追求细节和过程的管理文化?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我们缺“百年老店”和“长寿企业”。而日本却是世界上拥有中小企业和“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其中创业超过1000年历史的企业有8家,超过500年的有39家,超过300年的有605家,而百年以上的“长寿企业”预计超过10万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工匠精神”!
提起“工匠精神”,我们比邻国日本的历史更悠久。我们有一个令人骄傲的祖师爷鲁班,但有这样的“历史”,并不等于形成了这样的“文化”。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工匠的地位不高。尽管当下我们早已是世界工厂,但我们依然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不少人对于工匠仍心存偏见,甚至有些看不起。而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制造业之所以“后来居上”,从文化角度上看,与这些国家对工匠的重视以及“刻板文化”有关。其一是欧美文化里,古时的出色工匠,可以跟艺术家和作家齐名。而在日本,如果被称为工匠,意味着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在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其二是跟他们的契约精神或者是“刻板文化”有关。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不会变通,这是由当地的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这种在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不灵活、不变通、无趣的“刻板”, 也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工匠精神”就是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我们的制造业还普遍欠缺这种对技术和质量精益求精的“傻劲”,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竭尽所能地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往往忽略了发展的质量或产品的品质。坦白地讲,中国历史从来不缺好的工匠,现在也不缺好的手艺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对“工匠精神”和文化的必要尊重。好在我们意识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其核心是从政务细,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社会治理精细化”后的再次重申,要求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前几天路过郑州市纬二路与花园路交叉口时,看到两张巨幅海报,一张内容是“科学规划,全力推进,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另一张是“实施精细管理,建设美丽金水” 。落款是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当时看到时心情很激动,甚至有丝丝的温暖,犹如春风拂面,感觉从中央到基层一种细微又强大的不谋而合的力量。现在我们的很多项目为什么刚刚建成就要拆迁?我们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即便心有猛虎,我仍细嗅蔷薇”, 老虎也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细小的温柔和美丽折服。世间万物之美,美在于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细节做起,从感性的角度感知,人生美于细节片段。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从政务细,也不会一蹴而就,“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精益管理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工作到位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法宝”,让我们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立即行动,从现在的手头事情做起,在“精”和“益”两个字上下功夫,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静心做好每件事,把自己也当成工匠,以自己一丝不苟的匠心重塑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