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03-02
罗铨教授,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名中医”称号,全国第二、三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罗铨教授倾心于中医事业50余年春秋,从事心脑血管病医、教、研工作数十年,学识渊博,医学精勘,医德高尚;恪守“洋为中用”、“继承和发展”的主导思想,坚持用中医理论和中医辩证思维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精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风病等,对这些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及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累起沉疴。笔者跟师二年来,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一二,以飨同道。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外感头痛,以突然而作,其痛如破,痛无休止为特征,其痛多以掣痛、跳痛、灼痛、胀痛或重痛为主;内伤头痛,以缓慢而痛,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其痛多以空痛、隐痛、昏痛、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与加重为主。
1本病的病机特点
导师认为外感头痛多由外邪引起,又以风邪为主,挟寒、挟热、挟湿,其证属实。内伤头痛多因内伤而成,有以肾虚、气虚、血虚属虚者,又有肝阳、痰浊、瘀血属实或虚实夹杂者。
1.1外感头痛以感受风邪为主,多挟寒、热、湿邪。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又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若挟寒者,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脉络不畅则失养,绌急而痛;若挟热邪,风热上炎,犯于清窍,蔽蒙脑髓,脉络失充而痛。
1.2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一是肝阴不足或肾阴素亏,肝阳失敛而上亢;二是郁怒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清窍受伤,脉络失养导致头痛。因于脾者,多因饮食所伤,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痹阻,痰瘀相结,脑失清阳,精血失充,脉络失养而痛。或病后,产后、失血后,营血亏损,脑髓失充,脉络失荣而痛。因于肾者,多因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劳欲所伤,阴精耗损,或肝乏疏泄之力,少阳升发之气不能疏泄于中,中焦呆滞,化源不足,或肝郁疏泄失司,横乘于中,化源不足,终致脑髓失养,脉络失荣而痛。此外,外伤跌仆,或久病入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
2本病的治疗原则
导师认为外感头痛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头痛以缓急止痛为要务,切忌单纯使用止痛药物。
导师临床常用的“头痛要方”为其使用多年的经验方,其组方原则是祛风通络,缓急止痛。该方由天麻、葳蕤仁、炙首乌、生地、杭芍、刺蒺藜、川芎、全虫、白芷、粉葛、当归、丹参等10余味药组成。方中天麻、刺蒺藜、全虫为主药以平抑肝阳,熄风解痉;葳蕤仁、首乌、生地、杭芍为臣药滋养阴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芷、粉葛通络止痛,全方共奏袪风通络,缓急止痛之功。在临证中,针对不同病因所致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在本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如在治疗外感头痛时,若挟寒可加荆芥、薄荷、防风等辛香走窜之品;若挟热可加菊花、枯芩等辛凉清解之品;若挟湿可加羌活、独活、蔓荆子等辛散之品。如在治疗内伤头痛时,若肝阳偏亢可加钩藤、石决明、山栀子以清肝火;痰浊较重者可加胆南星、小白附子、半夏、温化痰浊,降逆止痛;外伤瘀血所致可加桃仁、红花、赤芍等药活血化瘀。本方在临床上治疗虚实夹杂的各类头痛,均取得良好效果,可明显减轻头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临床病症举隅
李某,男,20岁,初诊日期:2014年6月19日。患者近二周前恶寒、畏风、咳嗽、头痛,经自服感冒止咳药治疗一周后,外感及咳嗽症状消失,但仍头痛,以颈项、双颞侧疼痛为主,伴头昏,时有恶心欲呕,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头痛,治以疏风散寒。给予导师常用的“头痛要方”加荆芥,防风、薄荷。服药5剂后,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风为阳邪,又为百病之长,风挟寒者,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脉络不畅,则绌急而痛,故方选用天麻、刺蒺藜,全蝎为君药,熄风解痉;川芎与荆芥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薄荷辛香,能清利头目;粉葛散太阳风,白芷散阳明风,当归、丹参、生地、炙首乌、杭芍、养血活血通络。全方共奏祛风通络,行血止痛之功。
4导师治疗头痛的辨证思路
“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导师认为无论外感头痛或内伤头痛,导致脉络绌急,引起的头痛的主要因素是风邪,外感头痛是直接感受风邪所致,而内伤头痛多因气血亏虚,虚风内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因而组方原则以祛风、息风、平肝为第一要素。外感头痛以祛邪活络为治则,内伤头痛以缓急止痛为要务,其组方原则遵循以下两点:①以通为法:邪阻者祛邪以通,虚者助之使通,无论外感或内伤头痛,“通”为治疗本病的大法。②用药宜轻、头为清窍、病位在上,治多用清轻之剂,故组方多用祛风药、息风药,如天麻、刺蒺藜、全虫等通络搜风之品。风性药偏燥,故在滋养阴血的基础上,适当应用,痛止逐渐减量,本方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