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学习探析

2016-05-14 08:40李冰莹

李冰莹

摘要:本文从目的原则角度出发,摘取杨静远《柳林风声》译本中部分例子以讨论儿童文学翻译,表明在用词的选择、语句的顺序和语篇风格上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对于达到翻译目的来说尤其重要。

关键词:目的原则;儿童文学翻译;柳林风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73-1

一、目的原则下,杨译《柳林风声》词汇的选择

1.使用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从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考虑,拟声词具有生动、形象并且直接的特点,很容易调动儿童的兴趣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共鸣。在杨译《柳林风声》中写道:就在这当儿,从后面老远的地方传来一阵隐隐的警告的轰鸣声,就像一只蜜蜂在远处“嗡嗡嘤嘤”。回头一看,只见后面一团滚滚烟尘,中心有个黑黑的东西在移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他们冲来。从烟尘里,发出一种低微的“噗噗”声,像一只惊恐不安的动物在痛苦地呻吟。

此处译文中,杨先生用“嗡嗡嘤嘤”来形容蜜蜂的声音,用“噗噗”声来模拟蟾蜍先生小汽车的马达声,可谓是生动形象。首先儿童对自然界的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关于动物声音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亲和而且形象的拟声可以瞬间拉近与儿童的距离,让他们将书中所读与日常生活所见所听联系起来,从而顺利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使用感叹词。感叹词是指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感叹或招呼应答之词,这类词的用法在儿童口语中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受生理、心理和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他们的用词更简单,更富有韵律,甚至常常直接用叹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杨译《柳林风声》中写道:鼹鼠又掏又挠又爬又挤,又挤又爬又挠又掏,小爪子忙个不停,嘴里还不住地念叨,“咱们上去喽!咱们上去喽!”

在这句译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童趣,且不说八个又字组合的排比是多么的生动可爱,单单两个“咱们上去喽!”的连用就足以抓住儿童读者的心。

二、目的原则下,杨译《柳林风声》语句的顺序

1.使用前置句式。在翻译过程中,中英文表达上会存在一些语序上的差异,比如英语中的被动句式在译入时应该就应该前后调整语序以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在杨译《柳林风声》中写道:“我特喜欢你这身衣裳,老伙计,”约莫过了半个钟头,河鼠才开口说话,“有一天,等我手头方便时,我也要给自己搞一件黑丝绒的吸烟服穿穿。”

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这个拟人的小动物间满满的童趣,而且也能够发现在译入过程中,译者利用归化策略进行了一个语序上的调整,将原著中原本做条件状语的“等我手头方便时”放到了句子的前面,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也更加本土化为中国小读者所接受并喜爱。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语感,为日后的汉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使用后置句式。翻译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译入与译出,结合特定的翻译目的,往往采用多种多样的译法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儿童文学翻译中,除了语序的前置,也存在语序后置的现象。在杨译《柳林风声》中的写道:“站住!”篱笆豁口处,一只老兔子喝道,“通过私人道路,得交六便士!”

在原著中,这只贪心蛮横的老兔子是将六便士放在句首进行强调的。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若是不加调整地照搬照译,结果会非常生硬,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目的原则下,杨译《柳林风声》语篇的风格

1.使用人物对话。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轻松愉快并带有鲜明人物性格特征的对话是非常受读者欢迎的一种语言特点。由于少年儿童的阅历尚浅,体悟揣摩的能力较弱,这种明快有趣的对话形式往往更利于他们对译作文意中心的把握。在杨译《柳林风声》中写道:“他准是个非常和善的动物。”鼹鼠说。他跨上了船,提起了双桨。河鼠呢,他安安逸逸地坐到了船尾。“他的确是个再好不过的动物,”河鼠说,“特单纯,特温和,特重感情。或许不太聪明—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嘛。他或许爱吹牛,有些自高自大。可蟾儿,他的优点确实不少”……

“那就是蟾宫。”河鼠说,“左边有一条小河汊,牌子上写着:‘私人河道,不得在此登岸。”

这段有趣的对话是对蟾蜍先生的介绍,我们可以在河鼠和鼹鼠的对话中发现,小老鼠用了“特单纯”、“特温和”、“特重感情”来描述这位好友的性格,并话语间亲切地称它为“蟾儿”。通过这段对话,儿童读者们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柳林间小动物真挚的友谊并且对文中重要人物——蟾蜍的性格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了解。

2.使用民谣儿歌。无论是在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中,乡村、自然的主题总少不了民谣儿歌的陪伴,这一点无疑和儿童文学产生了一个共鸣点——音乐性。在儿童文章翻译中,我们常常强调一些叠词、拟声词的正确处理,同时在儿童文学教育中也注意培养一种的音律节奏感,在文学作品中发现韵律之美,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杨译《柳林风声》中写道:河鼠正坐在岸边,吟唱一支小曲儿。这支小曲是他自己编的,所以唱得很带劲,没怎么留意鼹鼠或别的事儿……河鼠这才走开了,在河岸边坐着晒太阳,编一首有关鸭子的歌。

通过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段生动有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对儿童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这些动听、简单的童谣民歌打交道,甚至通过歌曲来学习很多知识。

[参考文献]

[1]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罗新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格雷厄姆.柳林风声.杨静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