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报告》走过的红色足迹

2016-05-14 01:40
时代报告 2016年7期
关键词:河南人策划人河南

打响抗战第一枪

2016年的夏天,当“建党95周年”专刊即将收工,我们着手梳理《时代报告》所走过的红色足迹时,“改变历史的河南人”从我们脑海里跳出来。

犹记得,三年前的这个时候,选题会上热烈讨论的一个议题——改变历史的河南人。2013年第8期,《时代报告》特别报道《改变历史的河南人》在众人的期待中出版,整体框架围绕卢沟桥事变打响抗战第一枪、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两个人物吉星文和金振中。

那一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

当期策划人在开篇中写道:“我们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缅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无数无

辜生灵,缅怀那些为了正义和解放事业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战士;缅怀过去,是为了保留一段真实的历史,然后用负责的态度建设未来。”

“河南省魂”追寻记

2013年的9月份,《时代报告》继续自己的“红色之旅”。

编辑团队先是到了兰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的地方。在焦裕禄纪念馆,我们见到了焦裕禄与病魔作斗争时顶了个大窟窿的米色藤椅;在兰考县张庄,焦裕禄任县委书记时的办公室宣传人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穆青召开“焦裕禄事迹”座谈会时的情景;在焦桐守护人年复一年的精心呵护中,我们得以在焦桐的浓荫下感受习习的微风……

最终,当期特别报道《你所不知道的焦裕禄》与读者见面。在纸媒式微的当下,竟然有很多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购买当期杂志!

10月份,我们又到了林县红旗渠——一个河南人创造了奇迹的地方。我们的编辑团队冒雨深入茫茫太行山。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张福根、郭变花等一批优秀的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当期特别报道以《红旗渠的儿女》为题,大山腰上的奇迹出现在封面上,美得让人震撼!

在做这些报道的过程中,也有年轻编辑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能与前辈们一样,有泪流满面的感觉?不同年代、不同生活、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究竟能不能继承一种精神和思想呢?如果继承和延续,又该如何去履行呢?作为未来社会主导者的年轻人究竟怎样建构属于他们这一代的价值体系呢?

问题汹涌而来……

11月份,2013年的最后一期选题会,“河南典型人物群像”这一话题被提出。

2013年的年底,年终压轴报道《河南省魂》出炉,史来贺、吴金印、裴春亮等一批优秀典型人物在《时代报告》集中亮相;在这期报道中,每位编辑记者都对自己追寻河南省魂的心路历程做了剖解。

正如我们当期策划人所写下的:“作为一个媒体,作为一个时代的瞭望者,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在时代前进中亘古不变的民族传统,给子孙后代做一个榜样,让他们在纷乱的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能了解和秉承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年的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大写河南

2014年的前三期,《时代报告》重新拿出大的篇幅,组织策划了《河南大师》《河南大爱》《河南大美》。

《河南大师》报道了常香玉、张海、陈天然等一批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在这一期,本刊策划人给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称为大师”的答案:“他们身上闪烁着一种品质,一种对知识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并为这种知识和真理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大师,还在于他们具有一种伟大的品格,这种品格不仅是他们爱国、爱民、爱家乡的赤诚情怀,而且还包括他们为了民族文化的振兴而不断承继和创新的胆识和坚持;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大师,更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思想、意志、情怀、品格在艺术这个领域内引领和影响了一大批艺术爱好者,并且对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以及后代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河南大爱》对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一碗面感动一座城”、热点人物“气球奶奶”及走进中南海的“乡村医生马文芳”等做了报道。

在这一期,本刊策划人旗帜鲜明地指出——大爱当如是——“大爱不是普普通通的帮扶,而是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帮助别人,让别人得到力量,而不是感觉到被施舍;大爱不是普普通通的捐助,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我救赎;大爱不仅仅是简单的奉献,而是在得到社会爱的哺育后要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

“河南大美”通过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河南人讲述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寻找河南大美”“大美河南梦”,“将自己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所感受到的最本真、最质朴的美一一呈现:让那些激起人们美好感念的乡音乡情,那些铮铮铁骨全心为民的忠义孝廉,那些让人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青山秀水……流传于华夏大地”。

本期策划人奋力疾呼:“我们通过自己笔下的河南故事,用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构筑起无比激越的大美河南。我们希望有一天,每个河南人都能像施一公那样大声说出‘我是河南人——这是我们的大美河南梦。”

创造“河南奇迹”

2015年春节前后,《时代报告》同仁加班加点,赶制出特别报道《河南奇迹》。

这一期,当“航空港崛起”“南水北调大移民”“苹果手机河南造”这些报道摆在杂志社同仁面前时,连我们自己都惊异于河南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这一年年初,陇海大院的人们登上了“感动中国”的颁奖台。“这是一个叫陇海大院的大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生活的那个大院。这是河南的一个大院,也是中国的一个大院。”晚会现场,当陇海大院二十多名老老少少登台合照时,主持人白岩松发出感慨。

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激发了河南人对家乡的无限热情,把握时代脉搏的杂志社同仁敏锐地提出了“点赞河南人”这一题眼。作为植根于河南本土的媒体,讲好河南故事,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从千千万万个值得点赞的人们当中选取出典型代表,设置出公众议题,相当不易。

在我们操作《重塑河南形象的省委书记》这一报道时,河南的形象与前些年相比,已然今非昔比。然而,一路走来,重塑的道路却无比艰辛。我们分别对历任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李克强、徐光春、卢展工、郭庚茂在其任上对改变河南形象所做的努力做出深度解读。在此期间,我们最终认识到,重塑河南形象的历程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聚沙成塔的角力,也是历任河南省委书记的艰苦跋涉。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黄河水、黄土地与我中原儿女性情的血肉相连。

“走过这样的道路,我们似乎更能明白‘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这句话的内涵。中国身处的阶段,正是审视自我、打量自我,寻求更好的改变和突破的时候,我们希望在世人面前展示一个雍容大国的姿态和自信。而河南,不正是如此吗?可喜的是,这样的变化已然发生。我们欣喜看到这样的变化,而这变化正生发于每个河南人一点一滴的努力之中。他们用自我的努力黏合着河南的模样,重塑着河南的形象。”这是策划人的点题之说。

“改”写抗战史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家媒体纷纷推出抗 战策划报道。时代报告杂志社也不例外,从年初开始,社里就已对报道方向做了统筹规划:先是从“史海”栏目入手,做一些中国人民抗战方面的回忆性报道;随后又策划系列专题报道,分别以“七七事变”“八一五日本投降”“九三胜利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在2015年第七、八、九三期实施《国殇1937》《胜利1945》《纪念2015》三组报道。

在当年《习近平评价抗战胜利:开启中国凤凰涅槃新征程》的报道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国殇1937》以“为什么是1937?”“1937:家国命运”“南京1937”展开话题。

这一年,中华大地惨遭蹂躏。

策划人掷地有声地写道:“当我们重新审视78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依然能发现许多未曾发现或重视的细节,我们可能又会获得不曾分析到的因果关联。对于卢沟桥事变而言,历史事件的‘事实越清晰,其在历史进程里的意义却可能越模糊。它何尝不是一系列前因之结果,作为一种转折性的因素,它又导致一系列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温和纪念永远不会过时。”

《胜利1945》画卷般向读者展开了“难以忘却的历史”“抗战记忆”“东京审判”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一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策划人满怀深情地写下:“我们站在胜利的历史节点上回首过往:8年抗战,中国军民通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抗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70年过去,当年的老兵还有着怎样依稀的记忆;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缘何做到了国旗首次插在第一位……抗战带来的胜利与胜利给予我们的荣光却让1945这个年份牢牢地砌入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纪念2015》这组报道中,本刊回顾了“9·3前夜的密苏里”“9·3七十年变迁史”,将人们的视线拉回了“9·3之纪念2015”。

这一年,中国人民由衷自豪!

策划人慷慨激昂地写下:“抗战胜利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一场战役一场胜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新起点。2015,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纪念一场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要让一个民族走过的坎坷路程与峥嵘岁月在子孙后代的脑海中永远铭记。”

鲜红的旗帜永不落

回想起《时代报告》走过的红色足迹,那一幕幕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们脑海中回放。每期报道中主人公的事迹都让我们深深感动,他们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我们。

这样的精神背后,浸润着中国共产党发起者和领袖人物的步履维艰。

2013年第5期,《时代报告》特别报道为《五四青年的中国梦》,我们将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潭秋、陈望道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发起者的中国梦一一解读。

此前的一年,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五四青年的中国梦》策划人深情写下:“当初的‘同学少年好多事,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如今,他们昔日的口号或者学说,早就被后人超越了,但他们当年追求梦想的激越之情,永远值得你我追慕。”

2014年第7期,仍然是一个关于党的重温和纪念——《第一代领导人的价值观》。本组策划通过“毛泽东:留在中国,再造中国”“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德:为官、为军、为子、为长”的故事,再现了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寻,这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河。

这组报道以《寻路》收尾,策划人在文中写道:“一种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一定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有关,与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和人们精神信仰上出现的焦虑、迷茫甚至缺失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

9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攻坚克难、力挽狂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像一部述说不完的画卷,本刊同仁的红色足迹也永无终点。我们有理由、有责任让国人认识到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也理应让人们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荣的荆棘路。

正如本期策划人所写下的:“95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猜你喜欢
河南人策划人河南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暑期“云”游,亮出你的金点子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诗经》为河南人正名
新时期中原人文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时 尚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