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缓缓驶出站台,窗外的景色渐渐映入我的眼帘。7月,正是北京的暑期,然而,并没有火辣辣的太阳。透过窗户,我看到天空中的云压得低低的,使人喘不过气来。窗外,是我生活了十四年的城市—— 北京,可是我现在却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一个人倚靠在窗上,没有家人的陪伴,看着那窗前的景。
窗前的北京,窗前的地方,也许我曾经来过。立交桥上,高速公路上,依旧是那么多车,那么繁华。然而,在我眼里,却是暗淡无光。北京,生活了十四年的北京,我现在却要离开你,今后的三年,将是远离父母的三年,我会怎样度过?
出了北京,窗前没有了那般繁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个小村庄。在村庄的土路上,一个孩子牵着妈妈的手,慢慢向前走。他们看不到我,看到的只是一列火车以二三百公里的时速驶过,也许,他们只是看到了一阵风在上面飞过。但是,他们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深深地刻到了我的记忆之中。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牵着妈妈的手,不敢放开,怕离开妈妈。如今,我却要独自一人从北京到湖南,到湖南的浏阳。在人前,也许我可以骄傲地说: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我,已经长大了。但一个人在这列车里,实在是孤独。
我的爸爸很少哭,至少我在上初三之前没看见他哭过一回。读初三第二个学期时,我得知了一个消息:我没有报名资格,就连考职高也没有资格。爸爸妈妈在北京打拼了十几年,他们一直是中国人,却一直不是北京人。我也不是北京人。户籍!该死的、让人心痛的户籍!我当时很难过。放学了,和往常一样回到家中,心情却和往常很不一样。我不知道怎样告诉爸爸,我不知道爸爸听到后心里会怎样想。吃饭的时候,我还是和爸爸说了这件事情。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吃饭。吃完饭后,爸爸就直接躺到床上,闭上眼睛,最后,他还是没忍住,眼泪流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爸爸流眼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劝爸爸不要哭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叹了一口气说:“儿子,放心好了,不管怎样也会让你继续上学的。”当时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只说了声“嗯”,就去写作业了。写完了作业睡觉,我躺在床上,用被子捂住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哭了起来。虽然爸爸说我会继续上学,但能不能上还不一定,未来是个变数。
中考快要到了,我却没有那份拼的劲头,就算是开始中考了,我也没有那份紧张感。看着准考证上写着“非京籍无报考资格”这几个字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考试时,我也总把准考证上的这几个字尽力遮住,怕别人看见。
暑假中,我阿姨给爸妈打电话,说让我马上去湖南浏阳。7月8日是领中考成绩单的时间,所以我就买了7月9号的高铁票去浏阳。出发的前一天,爸爸妈妈并没有睡得很早。妈妈也不是像平常一样千叮万嘱,而是坐在一旁低着头不说话。爸爸又流下了眼泪,说:“到了浏阳以后,要注意,要懂礼貌,不是在自己家……”
凌晨三点多我就醒来,吃完早餐后,爸妈便一同陪我去了北京西站。西站南广场检票口,爸爸妈妈只能送到这里。当我把票和户口本给了检票人员时,我看见爸妈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过安检的时候,我回头看,爸妈已经淹没在人海当中。我尽力忍住不哭,可还是流下了眼泪。当我踏上列车上时,我便明白我的生活一定会改变,前方的路……我拥有的只是迷茫。
进入湖北,山渐渐多了起来,雾也浓了起来,连浩浩荡荡的长江上也披上了一层白纱。山间的雾,更浓。绿绿的山上,一层白色的雾。山间的绿显得更加神秘,若隐若现。这样的地方,少不了的是雨。列车很快,雨只能落在车顶上,来不及落在窗上。只有列车减速时,才会有一两滴雨划过窗前,如同自己眼角上的泪一般。这样的景,使人感到迷茫,正如我今后的路,一片浓雾,看不清前方。在浏阳生活三年,我会怎样?高中毕业后,我又会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
进入了湖南,不到一小时,我就到达了长沙,天空中仿佛出现了一线阳光。抬头望向天空,天空中依旧是厚厚的云层。“唉,原来是幻觉啊。”我自言自语了一句。
我为什么会出现幻觉呢?那是因为我渴望阳光,阳光可以照亮前行的路。伤心的事,想得太多也没用,我还是向前方看吧。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我相信,来日方长!
老师荐评
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中年人,我知道户籍制度的厉害!所以,看到曾浩哲这篇文章,我有一阵子不想说话:户籍制度的幽灵还在折磨我们的下一代人!
文章中写“爸爸”流眼泪的文字,很朴素,却很能揪紧我这个读者的心。我也坐过高铁,对文中写到的雨景,很有共鸣。“看着准考证上写着‘非京籍无报考资格这几个字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痛。考试时,我也总把准考证上的这几个字尽力遮住,怕别人看见”,这样见心见性的细节描写,看了让人心酸不已。不少文学作品(包括流行歌曲)把雨比作人的眼泪,这说法不新鲜了,但在看到“只有列车减速时,才会有一两滴雨划过窗前,如同自己眼角上的泪一般”这样的语句,我还是忍不住说:太好了!
曾浩哲同学已经在浏阳一所高中读高二了,远离父母的日子,当然是有缺憾的。有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阳光,我们享受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自己创造阳光!一个青年人,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
像曾浩哲同学这种情况,在中国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这篇文章,将很可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证明”。
(王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