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2016-05-14 18:08曾新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曾新居

摘要 阐述了一例黑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对该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黑番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281-01

番鸭(又称洋鸭、瘤头鸭)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有白色、黑色和花色番鸭。黑番鸭的羽毛为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仅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常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黄色,脚多黑色,系古田县地方原种保护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古田县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及滥用抗生素现象和饲养管理粗放等因素使鸭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期就发现在广大养鸭户中普遍存在以脾脏呈花斑状肿大坏死为突出症状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继发“瘫痪综合征”的现象,造成古田县养鸭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严重制约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雏鸭(3~5周龄)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015年5月16日,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某养殖户饲养的350只黑番雏鸭(26日龄)中出现了一种疫病,其表象为排黄绿色稀粪,并伴有摇头症状,发病后迅速死亡。笔者在对本病深入研究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对该病进行有效繁育与控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结合现场调研,以及临床观察、解剖分析后确诊为传染性浆膜炎病,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案例发生于2015年,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某养殖户于4月21日购买了365只黑番鸭苗进行饲养,该养殖户所建鸭舍环境较为简陋,并在养殖经验方面尚属不足,在饲养过程初期鸭群整体表现正常,偶有零星死亡出现时被视为是正常死亡现象,而未充分重视。在病害预防方面,平时会在鸭群饮用水中添加少量电解多维、恩诺沙星,并在15日龄时采用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进行预防免疫。到了5月16日,鸭群中突然病亡18只雏鸭,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减食或不食、排黄绿色稀粪,并伴有摇头现象。

2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迅速,并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了表现为反应迟缓、步态不稳、双翅无力、缩颈、蹲伏以及头颈歪斜外,还伴有食欲不振、共济失调等症状,甚至会在眼睛处出现黏液性分泌物,死前多出现摇头表象,死时多为身体后翻或倒向一侧[1]。

3 剖检病变

经对病死鸭剖检发现,患病鸭的肝表面、心包膜上覆有1层纤维素膜,呈淡黄色,甚者为干酪样团块;脾脏肿大,表面呈斑驳状;气囊浑浊增厚,不透明;整条肠管黏膜出血性炎症。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通过将肝、脾、心血或脑进行涂片镜检,发现存在两端浓染的小杆菌,其特性与鸭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形似,不容易区分。

4.2 细菌分离与鉴定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心血、脑或肝等病料采样,接种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或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置CO之间在抗原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各血清型置于培养箱或蜡烛缸内(约含5%~10% CO2),随后培养24~48 h后,可以发现直径为1.0~1.5 mm菌落,其表面光滑、稍突起,圆形呈奶油状,如果在普通大气环境中培养时,菌落呈露珠状,且体积较小;如果在含血清的肉汤或胰蛋白酶酵母肉汤中培养48 h(温度控制在37 ℃),呈轻微混浊,管底有少量灰白色沉淀物。如果具有标准定型血清,尚可采用玻片凝集反应或琼脂扩散进行血清型的鉴定。在37 ℃环境下,取病料接种一支血斜面培养基培养24 h,可见半透明、灰白色、圆形微凸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长丝状的阴性杆菌[2]。

4.3 荧光抗体法检查

该方法是指将病鸭鼻分泌物,或者肝、脑组织制作涂片,并以火焰固定,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用特异的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发现该菌呈多单个或短链排列,并表现为黄绿色环状结构。而其他细菌不着染,可鉴别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杆菌,检验迅速且特异性强。

4.4 生化试验法检查

经生化试验法检查,该菌对诸多糖类(如甘露醇、葡萄糖、木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均不发酵,且在甲硫化氰试验、基红试验下呈现阴性。

5 防治措施

一是保持良好的鸭舍卫生环境。应保持鸭舍通风干燥,尤其在夏季应当注意防暑降温;此外,应当控制好饲养密度,并需要勤换垫料,不要与其他禽类混养[3]。二是立即将病鸭隔离,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鸭舍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用消特灵稀释液喷洒消毒,每天消毒1次,连续消毒5 d。三是用鸭病康注射液(广东海康兽药有限公司生产,100 mL/瓶,有效成分为氟苯尼考溶液)肌肉注射,每只鸭注射0.5 mL,每天1次,连续注射2 d[4]。四是用鸭疫专治粉(温州康利兽药饲料有限公司生产,500g/包,有效成分为甲磺酸培氟沙星)按说明剂量拌料喂服,连续喂服5 d。

6 体会

经过上述防治措施之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得以好转,只有个别病鸭因患病过重死亡,其余病鸭均在5月20日之前康复,吃食正常且无病状存在,也没有新患病个体出现。经过本案例的分析,给出如下建议:首先,要注重饲养管理,在鸭舍环境卫生、饲料管理以及不与其他禽类混养方面严格把关。其次,组号预防免疫。在雏鸭长至8~10日龄时,通过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进行预防免疫,用量为0.5 mL/只,免疫1次便可实现很好预防效果。

7 参考文献

[1] 刘月,辛立卫,王成达,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15,36(9):28.

[2] 滕金玲,谭善杰.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5(12):37.

[3] 李式亮.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5,37(6):51-52.

[4] 贺宝金.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2):63.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