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生 王等良
摘要 阐述了泾川县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当前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甘肃泾川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97-02
通过深入乡村采取入户调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并结合2015年泾川县沼气大回访数据,对泾川县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截至2015底,全县沼气池正在使用的农户已不足2 000户,占沼气池总数的9.5%,这一数据表明,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已面临崩溃。面对农村沼气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笔者通过认真调研,全面分析,深入思考,提出了“明确一个目标、做好两个选择、解决三个难题、着力四个转变” 的对策,确保泾川县农村户用沼气可持续发展。
1 泾川县户用沼气发展现状
泾川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5.858万hm2。近年来,泾川县根据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总体思路,坚持走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全面开发、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截至2015年底,建成沼气池2.155万户,总容量达16.6万m3,修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生态校园沼气工程5处,惠及13个乡(镇)129个村,沼气普及率达到28%。建立和完善后续管理服务机制,规划建设66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配备沼气服务车38辆,积极为沼气户提供了便捷、优质服务,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进入了转型发展整区域推进的新阶段。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畜牧养殖方式的变化,由于户用沼气需求和使用率下降、沼气发酵原料短缺、适宜建池农户基本覆盖、网点管理服务滞后、病池维修经费不足、建成的沼气池启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农村沼气建设将有可能出现“三起三落”的被动局面。据调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建成沼气池中,能正常使用的(南方地区每年使用8个月以上,北方及高海拔地区每年使用6个月以上)有2 000个,占建池总数的9.5%;间歇使用的有7 610个,占建池总数的36.2%;未使用(或报废)的有10 390个,占建池总数的49.5%,村级网点正常运营的有35处,占总数的50%。
2 当前泾川县农村户用沼气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干群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沼气建设还停留在 “做饭、点灯”这样的日常用途上,甚至还有一些群众认为目前电磁炉、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使用方便清洁干净,农村沼气建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需要,从思想上并未深刻认识到沼气建设对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造成人们对沼气使用认识的局限性。
2.2 后续服务管理不到位
泾川县农村沼气池的建设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技术的探索、90年代的总结和21世纪初大规模建设3个阶段。目前,泾川县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70处、县级沼气服务站1处,由于服务维管人员工资补助落实难等原因,现能正常运营的村级服务网点已不足20处。又加之随着国家对沼气池建设数量锐减、农村沼气池维护管理人员外出务工,使村级服务网点瘫痪。同时,还存在沼气项目村沼气户居住分散,县级、村级沼气服务站管理人员集中服务和日常维护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集中凸显,导致建设施工不规范,整体建设水平较低,从而造成沼气池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3 沼气原料供给相对不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家庭饲养畜禽的越来越少,养殖方式也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中喂养,直接影响到户用沼气的料源。一方面,原料不足严重制约沼气可持续发展,泾川县养殖农户数量从2006年逾5万户锐减到不足1.5万户,使得发酵原料的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出现闲池、弃池现象。例如,泾川县党原镇从原来的家家养猪,到现在已是猪去栏空,配套的“一池三改”沼气池更是闲置已久。此外,农村人口转移也是导致发酵原料供给不足的重要因素,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无力通过饲养牲畜来保证沼气原料的供给,导致了沼气原料的日益紧缺。据调查,泾川农村接近82%年轻人(45岁以下)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原料过剩导致畜禽粪便污染严重,泾川县约有102家集中、规模化养殖场,但其产生的90%饲养牲畜排泄物,仅是露天沤肥,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4 “三沼”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农户对沼气的综合利用重视程度不够,沼气的综合效益发挥不全面。多数人认为,建个沼气池,只要产气能做饭、能照明就行了,沼渣、沼液常常被闲置或倒掉。近几年,虽然在沼气的综合利用方面有新的进展,但利用程度较低,其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以沼气为纽带,集种植、沼气利用、养殖为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明确一个目标
农村沼气要以集中解决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小沼气、大生态,小规模、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各级组织加强对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建立示范试验基地,扩大辐射带动,使农民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生态绿色农业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高度融合的目标[1]。
3.2 做好两个选择
农村沼气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决胜阶段,主要体现在从户用沼气建设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上转变,从农村户用沼气新建到旧池提升改造服务上转变,所以必须在今后的沼气建设中要认真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紧密结合泾川县实际,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切实加强后续管理服务,促进农村沼气快速发展[2]。认真做好2个选择:一是用户的选择。在今后的集中供气项目户和农村沼气户选择中,必须做好前期调研,选择有使用和建设意愿、发酵原料有保证、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村项目户。二是业主的选择。在沼气建设中,选择有自主发展意愿、积极投资建设的养殖大户和散户(从国家全额投资转变为业主投资建设为主、国家补贴为辅的“三七模式”)。
3.3 解决三个难题
一是解决工作经费难的问题。在过去的国家投资预算中,只有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工作经费难以落实。在今后项目申报项目投资预算中,可以将项目经费分为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预算来申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解决服务补贴落实难的问题。在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中,体系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单一向农户收取费用,目前不足以支撑村级服务网点和县级沼气站的运营,必须加大国家专项补贴力度,保证服务人员的工资报酬落实到位[3]。三是解决监管难的问题。由于沼气应用范围广、沼气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相应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农村能源单位未获得执法资格等问题,对农村畜禽粪便污染、沼气安全生产、建池质量、服务收费等问题监管难度增大。因此,必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积极申报使农村能源部门获得执法资格,以《甘肃省农村能源条例》为准绳,以《甘肃农业生态环保条例》为依据,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3.4 着力四个转变
一是着力转变沼气发展观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农民对沼气单一能源利用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观念的转变[4]。二是着力转变政府补贴政策。要从国家全额投资沼气建设资金向后续服务管理的转变,加大对农户沼气池进出料、维修、服务补贴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沼气正常运转。三是着力转变沼气运营模式。沼气建设从原来的政府一手包办,向公司化、物业化的模式转变,将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管理进行全托式转变,逐步实现户用沼气“建”“管”分离,公司化运作,工程化管理运营模式[5]。四是着力转变沼气利用方式。发展沼气的功能应30%用于生活燃料,70%的功能在于综合利用。沼气利用不能仅停留在能源利用上,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探索利用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参考文献
[1] 何延鹏,安忠玺.积石山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3):43-45.
[2] 刘沂华,尤滨乾,杨丽,等.海宁市农村沼气集中供气的实践与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5(3):37-38.
[3] 张丽清.经济发展视觉下建水县农村沼气建设对策探讨[J].中国林业经济,2014(6):47-49.
[4] 季立仁.农村沼气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4):289-291.
[5] 吴润杰.黄山市徽州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