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时光

2016-05-14 20:10潘维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壮诗会宣传册

青苔上的时光,

被木窗棂镂空的时光,

绣花鞋蹑手蹑脚的时光,

莲藕和白鱼的时光,

从轿子里下来的,老去的时光。

在这种时光里,

水是淡的,梳子是亮的,

小弄堂,是梅花的琴韵调试过的,

安静,可是屋檐和青石板都认识的。

玉兰树下有明月清风的体香。

这种低眉顺眼的时光,

如糕点铺掌柜的节俭,

也仿佛在亭台楼阁间曲折迂回

打着的灯笼,

当人们走过了长庆、吉利、太平三桥,

当桨声让文昌庙风云聚会,

是运河在开花结果。

白墙上壁虎斑驳的时光,

军机处谈恋爱的时光,

在这种时光里,

睡眠比蚕蛹还多,

小家碧玉比进步的辛亥革命,

更能革掉岁月的命。

李壮点评:潘维诗歌的一大魅力就在于,他能在现代诗的文体模式下,复活古典中国的美学风范。这首诗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首诗的意象、气息、情调明显是古典江南式的,它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熟悉、安稳又温暖的审美体验;在今天,要从汉语阅读中收获这种体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本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虽然追求某种古典情味,却绝不是老调重弹。诗中找不到那种旧文人式的酸腐抒情,取而代之的是精彩而节制的意象组合与场景白描——它们不是模式化的惯性排列,而是在诗人内心经过充分打磨后才分泌而出,因而具有情感的温度。结尾处,恰到好处的词语魔术更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小家碧玉比进步的辛亥革命/更能革掉岁月的命。”

(李壮:中国作协创研部)

作者创作谈:2005年,我和几位朋友发起了“三月三诗会”,2008年,我们考虑把活动放在同里。年初,苏州诗人长岛约了我和陈东东、庞培、张维几位组委会成员,与同里政府沟通。这是我第一趟去同里。

每年诗会都要印一本宣传册,要求与会的诗人提供一首新作,写什么都可以,但好友长岛站在地方立场,对我提出了特殊要求,希望我为同里写一首作品。我同意了,长岛经常催我,但我迟迟未动笔。

之后,为诗会的前期准备我们又去住了一晚,夜宿在古镇。对我而言,里面所有的江南水乡气息、丝绸的味道,和家一样熟悉。印象深刻的是,早晨醒来,发现窗外下着很大的春雨。吃好早点,我开始犯愁,没有直达杭州的车,并且这么大的雨打的到车站也成了问题。这时,命运降临了,一辆中巴停靠在旅店的门口,似乎在等人,我走过去问:到哪儿?回答:杭州。我说,太好了。原本回上海的陈东东,也决定和我一块坐车。我们上车,车立马就启动了。我说,买票。突然。安静的车内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才注意到全是少妇和青春女性。原来,当天是三八妇女节,她们是单位旅游。途中,一位女孩晕车呕吐,我和东东充当了服务员。

搭顺风车回到杭州,基本到了宣传册印刷的最后期限,3月13日,我完成了《同里时光》。

其实这首诗的写作还是很快的,2个小时就完成了,也有一两处修改,总之是一天之内的作品。

同年7月7日,时任《天涯》主编的李少君在博客上贴了一篇评论,称赞《同里时光》是“一首写出即成经典的诗歌”。在天涯社区引起争议。海南、广州、杭州等地的媒体都有报道。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是苏州吴江人,同里是他家乡,有一年他回家探亲,地方领导宴请他,高兴向他们建议,应该把《同里时光》刻在大石头上,放在同里镇大门的入口处。

我认为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是对农业文明某种经典层面的肯定。

猜你喜欢
李壮诗会宣传册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爱情黑名单
李壮小记
一粒花生米
以星巴克宣传册为例,论色彩在宣传册排版中的应用
王锡纯
秦皇岛旅游景区宣传册设计之研究
夏夜诵读
我这样对待特殊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