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收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16-05-14 19:41刘少坤贾春兰王贵孙志强杨今胜王燕柳京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行距产量玉米

刘少坤 贾春兰 王贵 孙志强 杨今胜 王燕 柳京国

摘要:以黄淮海地区当前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于2010-2013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收获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郑单958的机收效率影响不显著;60 cm行距种植模式下,郑单958的产量显著高于行距55 cm和65 cm模式,且机收效率在行距60 cm模式下最高;3种收获机械以金亿春雨收获效率最高,雷沃谷神散穗率最低。

关键词:玉米;行距;施肥方式;收获效率;产量;收获机械

中图分类号:S513.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7-0051-04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得到较快普及和发展。山东省农机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山东省的玉米机收率达71.5%,机耕率达到97%,机播率达到95%,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1]。2011年山东玉米机收率达80.8%[2]。但是由于各地种植习惯不同,玉米种植方式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种植规格多样,特别是种植行距不统一,不利于玉米机械化收获,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3~5]。

影响玉米收获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因素、种植密度及种植行距等[6]。为了推进夏玉米机械化的不断发展,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当前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材,根据当地种植习惯设置不同的玉米行距和施肥方式,每年根据上一年的试验结果改进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一套适合黄淮海区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和制定玉米相关种植规范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0-2013年在莱州市城港路试验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播种机械采用莱州市金田农机公司生产的2BYE-2/3型玉米化肥精量播种机,每次播3行;2010-2012年收获机械采用福田雷沃谷神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每次收3行。2013年选用3种不同摘穗辊距的收获机进行收获:一是福田雷沃谷神4YZ-4型3行收获机,摘穗辊距为69 cm,不具有剥皮功能;二是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亿春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型号为4YZP-2型,一次收获2行,摘穗辊距为63 cm,具有剥皮功能;三是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大丰王玉米收获机,型号为4YW-2型,一次收获2行,摘穗辊距为66 cm,不具有剥皮功能。

1.2试验设计

2010年以行距和施肥方式为试验因素设4个处理,即行距65 cm正向施肥、行距65 cm侧向施肥、行距55 cm正向施肥、行距55 cm侧向施肥。正向施肥即种肥随开沟器施与种子正下方10 cm处,侧向施肥即种肥随开沟器施与种子侧面10 cm处,施撒可富(15∶15∶15)复合肥300 kg/hm2。2011年选择侧向施肥方式,设置55、60、65 cm 三种行距;2012年试验设两个处理,行距60 cm和行距65 cm。连续3年每个试验小区行长80 m,播种12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常规大田管理。2010年种植密度7.50万株/hm2,2011-2012年种植密度6.75 万株/hm2。2013年试验设计60 cm行距,播种7.3 hm2,种植密度6.75 万株/hm2,以不同收获机械摘穗辊中心距为因素,选用三种不同型号的收获机收获。

1.3调查项目和方法

玉米生长季调查各小区植株农艺性状。收获时,每个小区清理出5个20 m长区段,每区段3行,用秒表测定20 m区段的收获用时,并计算作业效率,考察每个小区的落粒数及落穗损失。通过均穗法,每小区取20穗,自然晾干后考种。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DPS软件处理,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 55、65 cm行距和正、侧向施肥方式对植株性状、收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1中看出,不同施肥方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但65 cm行距株高显著低于55 cm行距;穗位高则变化不显著;65 cm行距的空秆率和倒伏率均显著低于55 cm行距;拔节期65 cm行距的根系分布深度和广度都大于55 cm行距,使植株更稳固,增加抗倒性。

从表2中看出,两种种植模式下收获用时差异不显著;65 cm行距种植散穗率和落粒数均显著低于55 cm行距;公顷产量也是55 cm的显著低于65 cm。同一种植行距不同施肥方式下,公顷产量差异不显著。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侧向施肥能延伸根系的广度分布,增加抗倒性,还可以避免因肥料过多造成烧种烧苗;65 cm行距种植明显优于55 cm行距。

2.255、60、65 cm行距种植对植株性状、收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三种行距种植模式下,其株高、穗位高具有显著差异,空秆率和倒伏率变化不显著(表3)。拔节期根系状态以60 cm行距为最优。表4说明,三种行距种植下,以60 cm行距的收获用时最少、散穗率和落粒数最低、单产也最高,其次是65 cm。这表明:60 cm和65 cm行距下的收获效率和产量都优于55 cm。

表5表明,种植行距60 cm与65 cm相比,株高、穗位高合理,茎粗增大,节间长增长,这些性状都表明60 cm种植,库源分配协调,更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增加粒重。 两种行距的作业效率差异不大,即60 cm和65 cm的作业效率分别为0.77 hm2/h和0.76 hm2/h,落穗损失分别为1.98%和1.83%,落粒损失分别为8.1万粒/hm2和10.8万粒/hm2。但其产量差异显著,60 cm行距的公顷产量平均比65 cm行距增产593.5 kg。收获过程中的玉米散穗率和落粒数是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参考指标[7],落粒数是单位面积上的落粒损失数,散穗率是落穗损失数与实际穗数的百分比。从两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60 cm行距下的散穗率和落粒数均低于65 cm行距。

2.3不同摘穗辊距收获机对收获效率的影响

根据玉米收获机收获行数,每个小区去除边界行,留出可收获行数的整数倍。3种收获机各收3个小区,小区面积72 m2。从收获效率看,金亿春雨效率最高,公顷用时1.65 h,雷沃谷神和大丰王均用时2.10 h。从收获损失看,雷沃谷神最少,为2.80%,大丰王最多,为6.30%,金亿春雨收获损失为4.66%。分析个中原因,大丰王收获机的摘穗辊距虽为66 cm,但最前端外延尺寸太宽(最宽处两端距离为1.7 m),收获时很容易剐倒相邻行的植株,增加收获损失;金亿春雨收获机前端最宽处距离为1.5 m左右,一般不会剐倒相邻行的植株,且马力足,效率也高。雷沃谷神虽然摘穗辊距为69 cm,但外延尺寸合适,收获的行距范围也大,收获损失最低。

以前农户播种小麦的畦宽为1.9 m,小麦收获后不破坏畦背,采用3行播种机播种玉米,也采用3行收获机进行收获。但近年来农户为了方便浇水,并且节省用水,多采用1.4 m的畦宽播种小麦,也改用2行播种机播种玉米,收获玉米时也应采用2行收获机进行收获。并且带剥皮功能的收获机省工,比较受农户欢迎。但是该试验采用3行播种机,而金亿春雨和大丰王都是收获两行的机械,这也许是雷沃谷神损失率最低的原因。

3讨论与结论

玉米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提高玉米机收率,重点是要突出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8],我们以地域性种植行距统一为重点,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一种种植模式的优劣,不能单纯从产量方面去评价,还要参考该种植模式下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的多少[9]。因此,既高产又高效是我们进行试验的重要依据。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山东省胶东地区,采用种植行距60 cm、侧向施肥的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机收作业效率和玉米产量水平,减少机收损失率和落粒数。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小麦种植畦宽和玉米播种机行数,选择对应行数的收获机械,如果采用两行的播种机播种,建议用金亿春雨牌玉米收获机收获,若采用3行的播种机播种,则建议用雷沃谷神牌收获机收获。并建议尽快统一机械标准,形成统一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规范,在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刘卓,孙红梅,刘静明. 山东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J]. 山东农机化,2010(10):7.

[2]魏圣曜,潘林青. 山东玉米机收率突破80%机收作业收入23亿[J].山东农机化,2011(6):10.

[3]张东兴.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探讨[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3):14-18.

[4]张淑文,马德水. 黄淮海地区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启示[J]. 江苏农机化,2009(6):39-42.

[5]佟屏亚. 单粒播种推进玉米产业技术变革[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7):14-15,21.

[6]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等.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 作物杂志,2013(4): 116-119.

[7]范国昌,王惠新,籍俊杰,等. 影响玉米摘穗过程中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72-74.

[8]王立群. 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11):1-3.

[9]李祥,康云友,王圆圆.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J]. 山东农机化,2012(6):18-19.

[10]刘为更,翟冬峰,贾春兰,等.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收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4(1):99-101.

猜你喜欢
行距产量玉米
收玉米啦!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我的玉米送给你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