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典雅的龟兹壁画艺术

2016-05-14 18:38王胜泽
丝绸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龟兹石窟壁画

王胜泽

龟兹是以今新疆库车为中心的西域古国,史称屈支、丘兹、屈茨等,也是古代西域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龟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荟萃,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今天龟兹境内保存的佛教石窟遗址就达10余处之多,主要集中在库车、新和及拜城三县境内。其中,位于拜城东部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为丰富。

龟兹壁画艺术始于东汉末年的公元3世纪左右,延续至约11世纪的宋代,经历了七八个世纪的发展。龟兹石窟壁画随佛教在龟兹地区的传播而兴起,也因佛教的衰落而衰败。由于反对偶像崇拜的教派势力的严重破坏,再加上洪水等自然因素的损害,留存至今的龟兹石窟寺壁画多已斑驳残缺。这还不算历史上的惨痛劫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有俄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西方探险队来龟兹石窟考察,大量的壁画、雕塑和文书等珍贵文物流失国外。其中,在龟兹石窟中揭取壁画最多的是德国人。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部分流失德国的龟兹壁画毁于二战。目前,流失海外的龟兹文物大部分藏在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散见于新德里、东京、首尔、圣彼得堡、伦敦和牛津、巴黎、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和旧金山等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加强对龟兹石窟及佛寺的保护,对洞窟进行调查编号,安装门窗,修筑了通往洞窟的道路,组织专业人员临摹壁画并多次保护维修。

虽然龟兹石窟受自然、人为等各种因素的破坏严重,但在这些残损的画面上,仍可见到色彩纷繁跳跃、形象活泼欢悦的壁画艺术形象。这些壁画独特而华丽,雍容而典雅,不仅与丝路明珠敦煌的壁画大异其趣,也和邻近的高昌、于阗的绘画风格颇有差异。西方学术界一致认为龟兹壁画深受印度、波斯、希腊等文明的影响,但与这些地区的绘画风格相比,龟兹画风也是鲜明而独特的。龟兹壁画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历史价值早已与其审美价值融为一体。

壁画是龟兹石窟艺术最主要的方面和最为丰富的内容,在题材上主要包括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尊像画是佛国世界的人物画,有各类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伎乐飞天等,这些佛像画基本上都与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佛教故事画以及说法图等同时出现,是佛教壁画的主要内容。在龟兹壁画中,尊像画也大量出现,构成了龟兹异彩纷呈的佛国世界。佛经故事画,包括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画描绘了释迦牟尼佛过去若干世为菩萨时忍辱负重、救世救人的种种事迹与善行。龟兹壁画中本生故事有130多种,其内容之多,居我国石窟壁画首位。佛传故事讲述释迦牟尼从入胎、出生、成长、出家、苦修、悟道、降魔、成佛以及涅等被神化了的传记性故事。因缘故事是讲述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度化众生的种种故事教化事迹,这些故事画在龟兹壁画同样占有相当的地位。此外,还有由于信仰出资建造绘制洞窟的供养人画像,以及引人注目的装饰图案等,尤其是鳞次栉比、满布窟顶的菱格图案让人惊叹。在龟兹壁画中还有一种相当流行的题材——天相图,它们通常画在拱预或甬道的顶部来象征天空。如克孜尔第38窟,位于主室券顶中脊的象征天字的部分,以深蓝为背景,其上纵向排列月天、风神、立佛、金翅鸟、月天等形象,金翅鸟为双头衔蛇形象,立佛的双肩和躯体喷出火焰,风神半露云端作鼓风状,形象塑造具有异域色彩,整个排列组合富于装饰性。

龟兹壁画虽然内容繁多,但壁画的整体安排与石窟的形制联系紧密,仔细观察,也不难得出一些规律来。其壁画主要集中在能够进行礼拜的洞窟中,如大像窟、中心柱窟、方形窟等。大像窟壁画一般绘制于左、右侧壁,顶上画伎乐飞天;中心柱窟与方形窟后室(前室现多已坍塌的壁画内容基本相同,四壁大多画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等,穹窿顶画伎乐天人、菩萨,四角画天王、飞天或千佛。在内容与形式上安排如此缜密的龟兹壁画,在整体构图上也是颇费一番心思的,菱格状的构图尤其独特、新颖,成了龟兹壁画艺术的一大创意。这种排列整齐似鱼鳞、织锦的单元格构图,把佛经本生、因缘故事绘于格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在有限的墙面上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空间利用,让众多的佛经故事得以最大可能地展现,真可谓神工意匠。为了打破菱格带来的呆板局限,画工们也采取了菱格边曲线勾勒、色彩冷暖对比等手法来协调,此外,还在菱格之间穿插了无数奇花异树、走兽飞禽,让画面人神交错,禽鸟相依,更加相映成趣,层出不穷。

谈到龟兹壁画的绘画技法,“屈铁盘丝”式的线描最引人入胜,也被众多绘画学人大加赞叹。粗细一致、饱满凝重的线条变换有序,随形排列,把犍陀罗艺术影响下的龟兹壁画形象、洒脱地描绘出来,其用笔流利,笔法稠叠,衣带紧窄,成“曹衣出水”之势。龟兹壁画的另一大特点是“凹凸晕染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勾线描,然后在肌体颜面的四周由低而高用土红色作多次晕染,将中间空出,作高光处理。这种晕染法随形赋彩,用色讲究,对比明显,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立体感,有“身若出壁”的感觉,典型的如克孜尔第17、175、80、38等窟。龟兹古国地处丝绸之路沿线,是多种文明的交汇点,高度成熟的“线描法”与“凹凸法”是各种文明影响下的产物,龟兹画工们博采众长,让这种技法在龟兹的壁画艺术中大放异彩。

华丽典雅、鲜明夺目是龟兹壁画色彩给人的直观感受。尤其是青色应用协调稳重,光艳而不浮躁,在绘画上也实属少见。纵观龟兹石窟色彩,常用色有土红、赭、青、绿、朱、白等色,尤以青绿为主,不到10种的色彩却能使壁画五彩绚烂、变化无穷。龟兹画工在色调应用上更是大作文章,画面以青、绿为主调,采用冷、暖色形成对比,加以大片的白色穿插其中,使画面调和而不刺眼。画工跳跃交叉地使用各种色块,是色彩的又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点在菱格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克孜尔第8号窟主室券顶左半部的菱格配置,其底色为深褐、绿、白、蓝四种,在蓝色块和绿色块之间,以暖色褐色相隔,旁以白色调和,形成冷暖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1000多年前的壁画直到今天还能如此鲜艳如新,与壁画采用矿物颜料是分不开的。龟兹的颜料有的是从外面购得,有些是在本地开采加工。此外,龟兹壁画中还采用金、银等色,在佛像的袈裟、佛背光等地方用一些金箔或银箔来装饰,借以来丰富画面效果。

佛教在东传的过程中,每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地方化。龟兹壁画也是一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壁画中出现的僧、俗人物,其头形大多为宽扁状,五官较为集中,纤长细眉,鼻梁高俊,眼睛呈双鱼形,这是典型的龟兹人的面貌特征。丰富多彩的图案为龟兹壁画增添了光彩,壁画中的须弥山菱格形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装饰,以及卷草纹、连珠纹、火焰纹、折线纹的应用,表现了龟兹画工的独特审美意识。勾染结合,同样表现了龟兹的地域风格。受犍陀罗风格的影响,壁画中的人物除着衣人物、半裸人物外,还有全裸人物形象,这些衣着与当地服饰文化结合,也是龟兹壁画的一大特色。

龟兹壁画是我国一大文化宝库,也是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虽然天灾人祸、历经沧桑,但从大量遗留下来的斑驳壁画中,我们还可以窥见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古丝绸之路繁忙的商旅往来,各民族之间的战事与交流,多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古代王国的兴衰沉浮等,也许我们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龟兹壁画为各种历史猜测提供了依据,引导人们对那段湮灭的文明作深度的发掘。在龟兹的文献资料大量缺失的情况下,壁画以形象的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为后代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龟兹壁画的又一重要性是对中国绘画的贡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史源远流长,龟兹壁画艺术为中国美术史拓宽了视野,尤其是壁画采用的一些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是中国画中的主要应用手法。壁画里的铁线描遒劲有力,勾勒成形的衣纹稠叠下坠,这种独特的线条魅力,对敦煌壁画以及中国历代画家都具有示范意义,成为在中国人物画中运用极广的一种线描方式。中国画的用色主要是以平涂为主,而龟兹壁画“凹凸晕染法”的表现,为中国绘画添光加彩。它是一种带有透视的立体效果,使绘画的体量感发生了变化。凹凸绘画法东传后,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洞窟首当其冲,今天我们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其影响。后来,中国内地的画家们也尝试应用了这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体量,甚至形成了一种绘画的程式:哪些该染,哪些不该染。

我们还可以从宗教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对龟兹壁画的影响加以解释。龟兹壁画艺术传入中原后,佛教洞窟艺术主题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洞窟形制及造型方式,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以及心理状态。如服饰穿着、审美趣味等,在龟兹壁画中,大量半裸与全裸的图像妖娆多姿,给保守含蓄的当地人带来了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为开放多元的中国文化增添了一抹奇异色彩。

猜你喜欢
龟兹石窟壁画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龟兹乐舞
壁画上的数学
龟兹古乐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帮壁画“治病”
龟兹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