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达州方言“寡”的结构探析,分析其句法、语义,并将其与另一副词“好”进行比较,试着探析其来源。
【关键词】达州方言;寡+A;寡+心理动词
达州市(原达县地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据李蓝(2009)达州方言属西南官话区川黔片成渝小片,普遍通行的是四川话(西南官话),但由于地接重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达州市的四川话又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达州话普遍把“抄手”叫“包面”(bao1,mian4),喜歡在一些形容词前加上独具特色的副词,比如迅白(表示某种东西的颜色很白)、帮重(某件物品很沉)、苦咸(han2)(某样菜盐放得太多)、揪酸(食品味道很酸)等。
达州方言中的“刮(gua3)”是一个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在王文虎等编著的《四川方言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
刮(寡)gua2(缀)某些消极意义的形容词的前缀,表示程度,相当于“很、十分”;
这药~的,我不吃。
张明贵脸色~青。
梁德曼、黄尚军编纂的《成都方言词典》里则是这样解释的:
刮gua2置于某些形容词前,表示“很、十分、非常”;~苦,~淡。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没有收录“寡”和“刮”这一副词。
从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情况看,“刮”这一程度副词所呈现出来的结构似不如达州方言的用法丰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达州方言中,这个程度副词有“寡”和“刮”两种读法,但更多时候,人们喜欢将其读成上声(42调),为行文方便,也为了让文章更接近生活,本文一律写作“寡”。
一、达州方言“寡”的句法分析
1、“寡”的句法组配
(1)寡+A
①多放点糖嘛,这水寡淡,不好喝。
②这个叶叶菜没炒对,吃起来寡苦。
③这衣服寡好的,有啥子穿不得嘛!
这些句子看起来是在描述一个事实,但在语义上,却包含着另外的色彩。例①与例②在陈述水不甜、菜很苦这个事实的同时,也对施事对象(放糖的、炒菜的)进行了轻微的抱怨。例③是说这件衣服不是特别旧,还可以穿,有一种责备的语气在里面。
又如:
①这屋头寡看见(kan43,jin1),用不着开灯。
②这烧白肥而不腻,吃起来寡安逸。
③加了个电热毯,晚上睡起寡热和,一点都不冷。
这三个例子中的“寡+A”,所包含的语义色彩是赞扬的、褒义的。例①是说屋子很亮堂,用不着开灯,例②是说这道菜吃起来很合口味,例③是说加了电热毯后不冷,晚上睡得很舒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其它“寡+A”的结构分布。如:
寡香、寡白、寡烧、寡脏、寡近、寡乖、寡歪、(形容一个人很凶)
寡好看、寡耿直、寡好耍、寡好听、寡懂事、寡听话、寡清净。
从以上例证不难看出:1、“寡+A”在达州话里,其要表达的意思相对直接,不像其它方言词那般委婉。2、能够进入“寡+A”结构中的A,既可以是单音节形容词,也可以是多音节形容词,但从整体上看它们都是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一结构。3、在句法上都可以用“A得很”这一句法槽对进入“寡+A”结构中的A进行检验。
2、“寡”+心理动词
徐睿、王文斌在《心理动词也析》一文中,根据谓词(predicate)相关论元之间的关系不同,将心理动词分为了情绪类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感知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意动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六类。我们同意其观点。在达州方言中,能够进入“寡+心理动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情绪类心理动词,如:寡高兴、寡兴奋、寡满足、寡害怕、寡失望、寡难过。
(2)情感类心理动词,如:寡喜欢、寡可怜、寡可惜、寡讨厌、寡羡慕。
(3)感知类心理动词,如:寡熟悉、寡明白。
(4)认知类心理动词,如:寡想念。
表意动类的心理动词如“欺骗、责备、安慰、同意、忍受”和表使役类的心理动词如“震惊、感动、鼓励恐吓”等不能进入“寡+心理动词”这一结构。
3、“寡”字结构的否定式
当“寡”修饰由否定副词“不”构成的否定式时,这类词一般可看作谓词性短语。如:寡不安逸、寡不喜欢、寡不好吃、寡不好意思。
二、“寡”字结构的句法功能
1、作谓语:
(1)他在外面混得寡好呢。
(2)老王做的菜寡不好吃,整得大家都没胃口。
(3)隔壁小两口虽然是外来的,但寡耿直的。
2、作补语:
(1) 小张跳舞跳得寡好看呢。
(2)他非要给我送东西,弄得我寡不好意思的。
3、作定语:
(1)寡懂事的一个小娃儿,你骂别人干啥?
(2)寡难听的话,居然是从一个大学生口中说出来的!
(3)寡简单一个事情,被你整得寡难看。
4、独立成句:
(1)今晚吃多了,寡不舒服。
(2)这样做寡不像话了。
三、达州方言“寡”的语义分析
1、“寡+A”的语义特征
从上述论证可知,“寡+A”结构是状态形容词性结构。张国宪(2007)认为,状态形容词在量的规定性上具有有界性特征,任何一个状态形容词的成员在成都量域的刻度尺上都占据一个固定的位,表示一定的程度值。据此,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寡+A”结构在语义上的有界性。
蔺璜(2002)也曾说:“状态形容词的有界性制约它对名词性词语次范畴的选择。就现有情况看,名词有类名和个体名之分。”一般而言,类名所指称的是一类事物,是无界的;个体名所指称的是个别事物,它是有界的。状态形容词具有有界性特征,而排斥类名。如:
寡脏一件衣服,寡脏衣服。
寡近一段路,寡近路。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衣服、路均是类名,而一件衣服、一段路均是个体名。所以当“寡”选择类名时,其结构不成立,当选择个体名时,则能够成立,这便是“寡+A”结构的有界性。
此外,状态形容词的有界性还体现在它与程度词的无界性是相互排斥的。“寡”在达州话里是一个相对的程度副词,它有量级的不同,所以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不定的“量幅”,它表示的程度是“无界”的。程度副词的无界性决定了它只能与无界的性质形容词组配,而跟有界的状态形容词不匹配。如:
寡白,寡雪白。
寡香,寡喷香。
在这里,“寡”只能和无界的性质形容词“白”、“香”搭配,而不能和有界的形容词“雪白”、“喷香”进行搭配,他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2、“寡+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
进入“寡+心理动词”结构的心理动词,都具有明显的形容词特性,这些动词也都能够受“很、非常、有些”等程度副词修饰。从语义上看,这类心理动词基本上都和个体内心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它发生的处所是人的内心,因此,其(+及人性)的特点比较突出。如:
(1)房前屋后都是坟,他一个人在家寡害怕的。
(2)他在家的时候感觉没啥,他这一出门,还寡想念的。
此外,情绪类心理动词还具有(-可控制性)的语义特征,它们不太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如:
(1)他平时好吃懒做,又不爱打理自己,这个年龄还没结婚,也是寡可怜的。
(2)听说你要来,我们全家都寡高兴的。
不管是寡可怜,还是寡高兴,它们受个人主观意志控制的影响都比较小,均具有(-可控制性)的语义特征。
四、达州方言“寡”与“好”的比较
在達州方言里,还有另一程度副词“好”。其使用范围要比“寡”大得多,其语义与普通话的“很”、“非常”相当,可以修饰形容词、动词,有时也可以修饰名词。
好+A:今天市场上的肉好相因(便宜),我一下买了五十斤。
好+不+A:小屁孩到处乱跑,几个人好不容易才在桥底下找到。
好+V:这个量身定制的生日蛋糕他好喜欢。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达州话里有“好+不+A”的结构,但其适用范围却非常有限。在达州方言里,也没有诸如好不热闹、好不安逸、好不利索等一类的搭配。
前文提到,能进入“寡+A”结构的A都可以用“A得很”这一句法槽进行检验,同理,能够进入“好+A”结构的A同样也可以用它进行检验。但是,能够进入“好+A”结构的“A”,在达州方言里并不一定都能够进入“寡+A”。如:
好大,寡大(不成立)
好高,寡高(不成立)
但是,如果“A”所描述的对象与个体主观想象不一致时时,能进入“好+A”结构的,基本上可以进入“寡+A”。如:
好小——寡小
好矮——寡矮
好淡——寡淡
好苦——寡苦
从这也不难看出,达州方言“寡+A”结构所表达的语义指向,更多时候是想表达描述对象和自己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埋怨色彩在里面。如:
(1)这鱼很小,等养大了再吃。
(2)这鱼寡小,莫法吃。
例(1)是在陈述这鱼很小的事实,而例(2)则暗含了说话人之前有吃鱼的打算,但见到鱼之后很失望,有一种抱怨鱼很小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五、“寡”字来源辨析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仅四川、湖南个别地方方言才有将“刮(寡)”作为副词。
湖南永州话里的“寡(kua45)”表示限制,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普通话的“只”,说明数量少,是范围副词。如:
1、这么多客,寡买这点菜要得了?(这么多客人,只买这点菜够了?)
2、你也太啬了,寡吃点咸菜。(你也太吝啬了,只吃点咸菜。)
一般情况下,在永州方言中,“寡”放在动宾短语之前,用来限制宾语的范围,表示动作仅仅及于某个对象。如:
他一天寡洗点菜。(他每天只洗点菜。)
在《长沙方言词典》里对“刮”是这样解释的:刮(kua43)前加成分,表示程度很深:~瘦的,~浑的。
据湖南师范大学龚娜博士论文《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介绍,“寡”、“刮”、“怪”这些表程度的副词都一定范围的存在。见下表:
其实在四川达州方言里,与“寡”字读音相近的程度副词,还有“怪”。在达州方言里,也经常用到这一程度副词。如:
1、怪难吃。
2、怪不舒服。
对比四川、湖南两地的方言不难发现,“寡”或者“刮”都作为程度副词存在于彼此的方言中,且读音、用法、意义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可能是缘于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引起的。据崔荣昌《四川达县“长沙话”记略》长沙话以达县的安仁乡为中心,分布在达县、开江、开县等县,人口约三万。达县的长沙人把四川话叫“四平话”、“四平腔”或“平话”。
从这一比较可以看出,“寡”可能是“怪”在历史演变中,韵尾“-i”脱落造成。这种韵尾脱落的现象,在达州话里也还有其它的例证。如:
把嘴巴张(za1)开,让医生看看。(将张zhang1读成za1。)
不晓得他一下午都(蹲)姑在哪儿干啥子。(将蹲dun1读成姑gu1,这里不考虑声母的演变情况,韵母可能是由于韵尾脱落造成的。)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寡”这一程度副词在达州方言中基本上只适用于“寡+A”这一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心理动词能够被其修饰。而就语义看,由“寡”修饰的对象,基本上都暗含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心理。从其来源看,“寡”可能是“怪”在历史演变中韵尾脱落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李 蓝. 西南官话的分区[J]. 方言, 2009:77.
[2] 王文虎, 张一舟, 等. 四川方言词典[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128.
[3] 李 荣, 等. 成都方言词典[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115.
[4] 徐 睿, 王文斌. 心理动词也析[J]. 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5(3):65-69.
[5] 张国宪. 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和语法特征描述[J]. 语言科学, 2007(1):13-14.
[6]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 1995(5):367-369.
[7] 郑剑平. 西昌方言的“帮+A”结构[J]. 方言, 2012(2):168-171.
[8] 蔺 璜. 状态形容词及其主要特征[J]. 语文研究, 2002(2):15.
[9] 贺 萍. 湖南永州方言副词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 鲍厚星, 等. 长沙方言研究[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09.
【作者简介】
张剑(1987—),男,四川达州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