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八思巴文“寿山福海”大钱,是压胜钱中极为罕见的品种之一。此钱方穿,面背重轮,带挂钮。正面为4个元代八思巴文字,对读,地张满施罗纹。背为高浮雕图案,穿上一只凤凰展翅俯翔;穿下一卧鹿回首向上顾盼,凤鹿作上下呼应状。穿左右为缠枝牡丹。
八思巴文是元朝八思巴喇嘛仿照西藏字体所造的一种蒙古字,元亡后,除在北元小部分蒙族地区沿用了一些年外,基本废止,成为死文字。而在元统治时期,自至元六年(1269年)颁行八思巴文取代以前使用的古畏兀字,到至正二十八年(1341年)的近百年间,民间基本上并不使用。故八思巴文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够识读的人很少。这枚钱在原主人手中多年,也没能破译。我当年因编写钱币大辞典,此钱要收录其中,必须要进行破译,才好对读者有个交待。所以,从见到该枚花钱以来,这件事一直挂在心里。遍查资料,但资料很少,只言片语的多,成系统的少。
这枚钱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搞清楚。一是钱上的4个字怎么读?二是钱背的图案寓意?三是这枚钱的用途,也就是说它的“出身,是什么?
四个什么字
破译这枚钱上的4个八思巴文字,用了一年多时间。主要是查找资料困难,最初的突破口是找到了“山”字的八思巴文,即穿下的那个字读为“山”。这样一来,出现了曙光。因为元代流行的吉语,带有山字的基本就是一种“寿山福海”。于是,根据这个思路,只要查出另外寿、福、海3个字,问题就解决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增订本中,终于如愿以偿地查到了寿、福、海3个字。确认了这四个字就是“寿山福海”。因为书中资料来源多是元代碑刻,故有些字由于书写者的习惯略有差异,但总的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前不久,香港城市大学方称宇教授专门来函,向我提供了法国蒂埃里1987年《中越花钱》杂志,其中第147号钱图与此钱完全一样。并附来相关图片,也证明了这枚钱的八思巴文字是“寿山福海”。
右图是我扫描拼接的八思巴文“寿山福海”四字和方称宇教授传来的法文资料及插图:
147译文:蒙古文:福海、寿山(释读由Sergio先生提供)背:花草,上凤凰,下鹿;小型挂。青铜,55毫米,中国,14世纪。背纹饰可见于宋元时期的铜镜。
收藏于法国某博物馆的这枚八思巴文寿山福海钱还有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18世纪拿破仑曾派人到中国为他收买中国文物,最后带回法国的中国文物中有数百枚中国钱币,其中就有这枚八思巴文寿山福海钱。可惜的是,为讨皇帝欣喜,他们用酸把这些钱币上的锈全部清洗掉了,当然连同那些古老的包浆也难逃厄运,这样一来,作为收藏品,它们的价值便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综上所述,这枚钱似可定名为:元铸带钮“寿山福海”钱,结束了多年未能破译的历史。
图案的寓意
钱背的“凤”是瑞禽,作展翅飞翔状。凤翔牡丹这个图案在元代的瓷器装饰纹样上也时常可以看到,表示富贵吉祥。
鹿则是蒙古族先民的民族图腾。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在远古,一只受天命而生的苍狼和一只白色的鹿在位于斡难河河源的不儿罕山下结合,生下一个儿子,传说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因此蒙古人又称自己为苍狼白鹿的后代。在这枚钱币上装饰鹿的形象,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图腾观念。
钱的用途
这枚钱十分珍稀,包括那枚拿破仑当年的收藏品共发现两枚。根据史家研究发现,八思巴文字从至元六年颁行以后,直到元朝灭亡,它只是用在当时的官方文书或官方造发的各种东西上,始终没有能彻底地普遍推行。因此,这枚钱首先可以肯定是一枚官铸品。那么既然是官铸品,又存世若凤毛麟角,是谁造这枚钱呢?不少对此钱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身上。理由是:其一,八思巴字从至元六年颁行,其时,力主创造和推行八思巴文字的正是元朝大汗忽必烈。其二,1271年,忽必烈正式即位大元皇帝,那一年,他55岁。这枚钱极有可能是他即位皇帝后,又适逢55寿辰大喜,内廷为纪念元世祖登极和55寿辰而少量铸造的纪念宫钱,用于赏赐有功大臣。
果真如此,这枚“寿山福海”钱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有确切用途的一枚宫廷纪念币。